1月15日午后,广州荔湾粤剧艺术博物馆迎来了2025年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的学习成果汇报演出。现场,一百余名学员与知名导师齐聚一堂,吸引了众多目光。此次演出不仅呈现了粤剧传承的成就,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少儿粤剧培养的更高期待。
精彩节目逐一上演
汇演现场,14个节目依次呈现。节目种类繁多,开场的大型节目《小小红豆展英姿》引人注目,同时还有传统曲艺如《红豆相思》。这些节目充分展现了粤剧的独特魅力。多个节目讲述了英雄故事,例如《花木兰》。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深深吸引了观众。各节目风格各异,既有甜美的演绎,也有激昂的叙述,从多个维度展现了粤剧文化的丰富性。众多观众对节目内容表示赞赏,并感受到了粤剧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活力。
名家与学员共同表演
澳门知名艺术家曾慧及国家一级演员白燕飞同台献艺。他们与学员一同上台,演绎了《易水送荆轲》等节目。这种独特的演出模式增添了观赏性。名角们的精湛技艺为学员树立了典范,而学员们的活力也为表演注入了新鲜感。观众对于这种合作演出充满期待,现场观众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显示出这种组合形式深受欢迎,同时也为粤剧的传承开辟了新的合作途径。
优秀学员受到表彰
年度汇演对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了表彰。“粤韵新星”和“最佳表演奖”等奖项相继颁发。这一环节激发了学员们持续进步的动力。获奖学员们激动不已,手持证书,面带喜悦。而未获奖的学员们同样受到鼓舞,将获奖者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种激励不仅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也对少儿粤剧培训体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夏令营新学员的表现
开场式上,40余位新学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们均来自暑期举办的公费夏令营。该夏令营采用创新模式,吸引了众多对粤剧感兴趣的孩子。经过数月的培训,这些新学员在汇演中表现突出。此类公费夏令营对社会有益,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粤剧的机会,同时也为粤剧的传承注入了新鲜力量,对粤剧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员的长期成长
自2017年基地成立以来,众多学员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张沥行在基地学习六年,毕业后依然坚定地走在粤剧的道路上。众多学员在完成基地学习后,依然对粤剧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多项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基地的粤剧教学具有持久且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传授了技艺,更在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资源整合推动传承
基地汇聚了多种资源。通过邀请专家及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实现了这一目标。学员得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参与各类演出活动来锻炼自己。例如,在小梅花荟萃、广州春晚等场合的频繁出现,便是这种培训效果的体现。此举显著增强了学员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这种资源整合的方式,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传承亦具有借鉴价值,对粤剧的全面传承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于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的培养方式,您有何见解?欢迎发表评论、给予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