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寒节过后不久,昆明这座春城便遭遇了寒潮的袭击,这一情况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1月10日,气温出现了显著的下降,长水机场出现了异常天气,而相关部门为应对寒潮所实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也成为了新闻焦点。
昆明寒潮来临
1月10日,昆明经历了一次寒潮,长水机场气温急剧下降。该天气现象导致零星雨夹雪或小雪,气温最低降至0℃。这种气候变化对航空运营构成了挑战,以往在常规天气条件下的运营方式已不再适用。各部门需紧密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寒潮使飞机表面容易结冰,这不仅影响飞机性能,还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除冰措施。
寒潮的侵袭对机场航班调度及旅客出行产生了显著影响。机场运作秩序受到干扰,旅客可能遭遇航班延迟等困境。对航空公司而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营,确保航班安全及旅客顺利出行,成为当务之急。
应急预案启动
东航技术云南分公司在接到寒潮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了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计划。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依据既定的应对措施,积极应对寒潮可能对航空设备和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航线维修部门的防冰人员提前到岗,是执行预案的重要步骤。他们有序进行常规维修检查,并特别关注飞机结冰情况,这些举措展现了他们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些做法对于后续的除冰作业和确保飞机适航性具有重要意义。
除冰作业展开
一旦飞机出现结冰迹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除冰程序。这一做法是确保飞行安全的最有效措施。遵循既定流程进行除冰,可以有效防止因除冰不彻底或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进行除冰工作时,工作人员需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从识别冰冻现象至除冰完成,每个步骤均需严格执行。尤其在寒潮期间,作业难度因低温环境而增加。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加快除冰速度,以便飞机尽快起飞。
各方联动除防冰
云南分公司近期参与了昆明机场除防冰工作的统一指挥项目。该项目中,昆明机场各航空公司实现了联动除防冰。这标志着除防冰领域内一种新模式的应用探索。在此模式中,航空公司摒弃了单打独斗的方式,建立了互助机制。这一机制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机坪除防冰液补液点得以共同使用。
在此之前,他们通过多次协调与联动演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体的除冰保障效能。这一成果是他们事先准备的体现,面对实际寒潮时,演练的效果得到了充分展现。这种多航空公司合作的形式,有望成为未来应对类似气候挑战的典范。
多部门密切配合
航空安全不仅关乎航空公司本身,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是保障其安全的关键。运控部门迅速发布天气警报,为维修人员作出除冰决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这些及时的预警相当于为维修和除冰作业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时间节点。
地服人员协助旅客提前登机,此举有助于为除冰工作赢得宝贵时间,与维修部门的工作形成良好配合。机组人员与机务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以验证除冰效果。通过多方协作,航班最终得以安全、顺利起飞,每个环节均至关重要。
除防冰成果显著
此次寒潮应对行动成效显著。东航云南分公司数据显示,已执行45次飞机除冰任务,完成379次除防冰检查,保障了491个航班的正常运行。这些具体数字充分展示了该公司在此次寒潮应对中的工作效率与成果。
未来冬季运行,尤其是春运阶段,云南分公司全体员工将不懈奋斗。他们对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勇于克服可能出现的挑战,确保维修保障工作严谨有序,全力保障公司航班安全顺畅。此举彰显了他们确保航空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烈责任感。
您是否了解,在寒潮侵袭时,航空公司采取了哪些策略来增强航空安全及改善旅客出行感受?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