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在水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1月13日至14日,北京成功举办了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会上,重点对水利发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期间,尽管水旱灾害防御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2024水旱灾害防御成果
2024年,我国在防洪抗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年,我国成功防御了26场洪水,这些洪水涉及了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在众多河流遭受洪水威胁之际,我国的防御措施得到了有效执行。同时,我国还成功应对了1321条河流的超标准洪水,其中67条河流遭遇了史上实测资料中的最大洪水。此外,针对西南、华北、黄淮、西北等地的严重旱情,我国也实施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4年,我国各地各部门携手合作,在灾害预警、防洪抗灾和应急指挥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用。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资,众多水利工作者坚守岗位,精确的监测预报系统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
2024年,水利投资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新启动的国家水网核心项目共有41项。全国范围内共有46967个水利项目实施。其中,投资总额高达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十分引人关注。经过70年论证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已动工建设。众多重大工程进展迅猛,流域防洪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江河湖库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各地政府积极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吸引了众多建筑企业积极参与投标。大量资金投入已成功转化为众多实体项目,如混凝土大坝和水利渠道等,显示出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正持续稳步发展。
极端天气挑战下的认识清醒
会议着重指出,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所带来严重挑战的理解至关重要。近期,多个地区频现极端天气,如暴雨洪涝和连续干旱。因此,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当前的水灾防御水平。在应对极端天气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急切需要加快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极端天气的挑战中占据主动,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应对。
水利部门正加紧研究针对极端气候的新技术方案。与此同时,各地正积极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另外,防洪等基础设施的加固与升级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2025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2025年,建设强化防御水旱灾害的体系是核心任务之一。必须提升流域防洪工程,提高其防洪效能。此外,完善雨水情监测与预报系统极为关键,精确的预报能够为防御工作争取更多时间。优化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将促进整体应对工作的有序开展。
各地正开展防洪工程的审查和改进活动,这涉及对堤坝的加固以及河道的清理。气象部门与水利单位紧密配合,旨在提高对降雨情况的预测精度,同时提升应对洪水和干旱等灾害时的合作效能。
2025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
2025年,国家水网工程体系的建设备受关注。国家水网的核心部分和主干道需构建,同时,省、市、县各级的水网也需实现协同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关键。这一措施将直接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在城市,水源供应的稳定性将得到保障;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
多座城市已经开始制定水网扩建规划,农村地带正逐步实施小型及微型水利设施建设,以保障水资源供应。众多省份正开展省级与县级水网整合的试点与探索活动。
2025完善其他水利相关体系
2025年,我国将着力提升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涵盖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同时,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建设已被纳入规划。此外,节水制度政策等多元化体系的建设正稳步进行,如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的完善。同时,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另外,水治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的优化也在计划之中。最终,还需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体系构建。
我国水利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依托体系构建推动全面变革。多部门改革方案已逐步展开。水资源管理将趋向科学化,党的建设也将取得新突破。
2025年水利工作的重点领域,您如何看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同时,期待您的点赞以及对文章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