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揭示,我国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率有所上升。在这其中,甲型流感病例尤为引人注目,引起了广泛关注。医院应对策略和家庭防护措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议题背后,隐藏着众多具体细节。
医院检测与诊断
7日早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备受关注。记者看到,病患们有条不紊地接受治疗,医院走廊的显示屏上持续播放流感防治的科普视频及海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表示,该院发热门诊能迅速检测并确诊流感。目前,多家医院已具备流感检测能力。同时,医生们会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快速诊断流感,这对治疗同样关键。这一检测和治疗流程既方便了流感患者,又确保了他们能获得及时治疗。在检测和治疗资源不断进步的当下,这展现了现代医疗的先进水平。
除实体医院外,网络药品销售网站同样发挥着辅助作用。目前,一些平台已提供流感快速检测套装,居民可根据自身症状,合理运用这些套装进行居家健康管理。这一举措为健康状况评估增添了新的途径。
儿童感染现状
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主要由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引起。以某医院为例,近期其儿科日接诊人数超千,约三分之二患儿呈现流感典型症状。在此形势下,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
医院需评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发热儿童,若其病情未严重,例如体温未超40℃、精神状态稳定、无抽搐、呕吐不频繁、发热未连续三天,建议先居家观察。在此期间,可用药减轻症状。此方法对家庭健康管理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药物作用机理
流感治疗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孙博洋对此进行了详尽阐述。玛巴洛沙韦主要通过阻止流感病毒繁殖,防止其侵入人体;而奥司他韦则是通过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减缓病毒传播。尽管两者均对甲型流感有效,但作用机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均为处方药,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师指导,不可自行决定用药,这对确保药物的安全与有效至关重要。
用药时间建议
杨子峰建议,在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并遵循医嘱的前提下,流感抗病毒药物应在确诊后及时使用。最佳治疗时机为发病后48小时内。此建议基于流感病毒传播特点,旨在充分发挥药物效果,快速控制病情进展。
高危人群提醒
在中国,流感流行期间,慢性病患者、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需格外留意。若这些人群感染流感,其并发症风险将大幅上升。鉴于此,一旦怀疑感染或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这一提醒有助于增强上述群体对流感的警觉性,并推动社会对其健康防护需求的关注。
家庭防护措施
阚飙所长表示,当前我国流感病毒流行达到高峰,北方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有所下降,而南方地区感染率相对较低。在此形势下,强化家庭健康防护措施对于减少感染风险显得尤为关键。若家庭成员出现流感症状或确诊,患者应居家休养,并尽量保持独立生活,减少与家庭成员的近距离接触。对于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更应避免共享个人用品,如餐具。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另外,在照料患者时,建议由非流感高风险家庭成员承担。
当前流感疫情严重,您是否已经了解了一些特别的预防措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防疫心得。此外,期待您对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让更多读者获取这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