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街社区,举办了“温暖义拍 关爱银龄”的免费拍照公益活动。此举标志着社区服务新篇章的开启,对辖区内常被遗忘的老年群体给予了真挚的关怀。
免费拍照活动温暖老人
1月2日,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街社区举办了“温暖义拍 关爱银龄”的公益活动。该活动专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拍照服务。通过义务拍照,老人们得以留下宝贵影像。在当前社会,众多老人鲜少有机会至专业摄影机构拍摄照片,此类免费拍照活动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对于社区老人而言,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社区传递的温馨关怀,使他们内心倍感温暖。
社会发展带动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西街社区举办的活动,凸显了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该活动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关怀,而是通过组织拍照活动,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同样得到了温暖和关怀。
多种课程丰富老人生活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供老年人挑选。社区书院与老年大学师资共享,开设了书法、声乐、太极、八段锦等课程。居民秦秀莉对太极课程表示满意,并提到在此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目前,已有超过100位老年人被这些课程吸引。这些课程对老年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他们能学习新技能,充实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他们能结识更多同龄人,拓宽社交圈,避免晚年孤独。此举体现了社区在关注老年人健康和快乐生活方面的努力。各学科课程均具有独特价值,例如声乐课有助于老年人锻炼气息和发声,对身心健康有益。
书法不仅是艺术,老人在其中领略笔锋韵味,得以陶冶情操,心灵得以平和。此现象彰显社区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社区书院模式的探索
自2024年起,陵城区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学习型社区,并积极推行“社区书院+”模式。该模式汇集了青年夜校、如康家园、老年大学以及“家校社”共育空间等多方力量。社区书院通过构建完善的学习服务体系,成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社区服务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共享,互利共赢。例如,青年夜校与老年大学的合作,促进了老少之间的知识传承与交流。居民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服务,无论是年轻人追求自我提升,还是老年人希望继续学习,都有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这种模式的探索与当前社会社区民众对多样化服务的追求高度契合,它能够迎合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人群的期望。
如康家园助力残疾人增收
陵城区的西街社区与西关社区等地,"如康家园"已成为社区特色服务站点。该站点根据实际状况,选定了柳编、剪纸等文创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具有低门槛、残疾人易于掌握且收益迅速的特点。站点与残联、职业中专合作,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同时,实施"送工上门"服务,至今已安置残疾人超过100人。他们的平均月收入超过400元,这一成绩显著。此举为残疾人拓宽了收入来源。以往,残疾人就业机会稀缺、收入微薄,如今"如康家园"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观察实际成果,此举不仅提升了残疾人的经济条件,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关怀。他们亦能凭借个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家校社共育关注未成年人
西街社区整合了各类资源,设立了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心。该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儿童活动等服务。此外,中心与陵城区第三中学合作,举办了包括青少年研学、非遗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在内的多项活动。社区工作者还致力于开展四点半学校、公益捐书、巧手慧心等项目,并组织了家庭教育进社区的“百场巡讲”,以此塑造“爱润万家 陵风灵韵”的家风品牌。这些举措旨在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承载着社会的希望,社区以该方式全方位支持其成长,涵盖素质提高、心理维护及品德塑造等多个方面。
持续擦亮社区教育品牌
杨洪涛,陵城区精神文明指导中心副主任,指出陵城区将紧密聚焦区域内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通过利用实践活动的场所,该区不断扩充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特别是以创建“终身学习型”社区书院为着力点,持续增强社区教育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此举预示着陵城区社区服务水平将迈上新的高度。未来,无论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将享受到更加优质和全面的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