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这一原则与民众体重管理紧密相连。在肥胖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该原则的出台显得尤为及时。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肥胖问题愈发突出。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可能攀升至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可能达到31.8%,这一趋势引发担忧。

肥胖因素众多

2030年70%成人将超重!你属于哪一类?新版体重管理指南揭秘  第1张

肥胖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饮食结构、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性的改变以及社会环境的演变都可能诱发肥胖。这些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比如,若家庭成员中有一人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在饮食方面,市场上充斥着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而人们的运动量却在不断减少,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肥胖问题日益普遍。

掌握肥胖的成因,有助于更有效地制定预防策略。若个体发现自身有肥胖的遗传风险,则需特别重视饮食和运动。在日常生活里,应当提升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并相应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

2030年70%成人将超重!你属于哪一类?新版体重管理指南揭秘  第2张

营养治疗基础

医学界普遍认为,营养疗法是治疗肥胖症的关键途径。该疗法包括多种策略,例如热量摄入控制、蛋白质摄入提升、间歇性断食以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营养治疗并非仅仅是饮食的简单限制,它强调食物的科学合理搭配。以热量摄入控制为例,这并非简单的减少食物摄入量,而是在保证身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降低能量摄入。

轻断食模式可能存在误解。此方法并非意味着彻底停止进食,过度限制饮食并不适宜。在追求健康体重过程中,不应盲目接受轻断食,科学合理的饮食才是关键。

晚餐与减肥关系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省掉晚餐能帮助减轻体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科学研究显示,长期不吃晚餐可能会导致早餐和午餐摄入的热量转化为脂肪,这反而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而且,一旦重新开始吃晚餐,体重迅速反弹的情况并不罕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尝试过这种方法,虽然一开始体重可能有所下降,但之后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短期来看,省略晚餐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然而,这也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长期以往,这种做法可能会扰乱新陈代谢,带来更多不利影响。鉴于此,维持良好的晚餐习惯对于体重管理极为重要。

断碳水需谨慎

短期内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会引起体重下降,但这种效果难以持久,并且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北京友谊医院的专家强调,不恰当的低碳水饮食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以脑细胞为例,它们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若长时间缺乏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供应将不足,进而可能引发记忆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试图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来减轻体重。但大多数人都难以坚持这种做法。即便在短期内体重有所减轻,身体也可能出现疲劳、倦怠等不适症状。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减肥方式。

运动减肥要点

减脂运动需根据个体体质来安排。肥胖人群通常需结合有氧和无氧运动,并加强柔韧性与平衡能力的锻炼。此外,运动前后的热身及拉伸同样重要。多数肥胖者适合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这些活动也适合儿童和中老年人。对于年轻、精力旺盛且无慢性疾病的人群,中等强度的运动如登山更为适宜。然而,膝骨关节炎患者则不宜参与此类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超重人士运动时未针对个人体质,未充分评估健康状况。有些人不顾关节问题,坚持参与如登山等高强度的运动,结果体重未减反增,关节疼痛加剧,带来了不利影响。

药物减肥细则

实施药物减肥应依照既定规范。针对BMI值高于28或伴有多种并发症、BMI值超过24的成年患者,若在3至6个月的生活习惯调整期间体重下降不足5%,则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初期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以及后续可能导致的体重回升等问题。

2030年70%成人将超重!你属于哪一类?新版体重管理指南揭秘  第3张

部分人群未按规定自行购买药物以图减肥,这种行为可能引发药物滥用风险,不仅无法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读者们对体重管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您是否有自己独特的减肥经验?敬请点赞并分享此文,让我们一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