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过程中,游客普遍期望获得愉快的体验,但不幸的是,他们有时会陷入不良商贩设置的圈套。近期,一名游客在四川眉山旅游时遭遇的购物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高价购得的所谓可回收翡翠遭到拒绝,责任归属成疑。
游客投诉眉山购物经历
2023年11月4日,游客加入成都至乐山大佛的旅游团。行程中,导游极力推荐即将参观的翡翠店,称其获政府认可,翡翠真品且价格公道,具备增值潜力。导游透露,购买此处的翡翠,一年后回购价格可达成交价的120%,五年内甚至可能翻倍。在导游与销售员的强烈推销下,游客以31600元购得两件翡翠饰品。然而,到期后,游客试图联系商家回购,却因超期被拒。游客认为这是误导消费,翡翠价值远未达到所标价格,感觉自己上当受骗。
眉山市东坡区设有众多翡翠店,其中一家名为西堰翡翠的店铺位于东坡区西堰社区的商业综合楼内。该楼内还聚集了多家首饰和饰品店。然而,当游客满怀希望地想要再次购买并从中获利时,却遭遇了拒绝,这让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愤怒。
东坡区文旅局回应
2025年1月3日,眉山市东坡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事件作出回应。他们通过《问政四川》网络平台指出,游客提供的收据中“收款人联系电话”一栏为空,无法与商家相关人员取得联系。经核实,该游客参与的是成都的旅游团,并非东坡区组织。因此,东坡区文旅局建议游客前往成都,即旅游团所在地,提出投诉。此回复虽看似合理,实则将问题转嫁给了其他区域处理。
游客购买决策背后的诱导
游客之所以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购买翡翠,主要得益于导游所提出的诸多吸引人的承诺。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上,众多游客是基于对导游的信任而选择购物。他们相信政府授权的店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受到翡翠升值及回购的强烈吸引,因此作出购买决定。然而,一旦承诺无法实现,游客便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这一现象凸显了导游诱导性话语在旅游购物环节中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销售不规范问题。
导游宣称的店铺可信度导致游客放松了警惕。游客起初的谨慎态度转变为对盈利的信任,这一转变源于游客对导游与商家所建立“信任”的认同。然而,当这种信任破裂,游客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承受了心理上的创伤。
商家行为疑似欺诈
商家曾承诺在一年后以120%的价格回购商品,这一承诺颇具吸引力。但到期后,商家却以延期为由拒绝履行回购义务。此行为令消费者对商家的诚信产生质疑。尽管收据上的联系电话已失效,难以联系,但商家不履行承诺的行为,是否意在欺骗消费者购买高价劣质翡翠?商家对回购承诺的随意更改或有意不履行,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家所在区域存在众多珠宝及饰品店铺,该区域内的不良经营现象系个别偶发,抑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一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管辖权的争议
眉山市东坡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认为,游客是在成都组成的旅游团,因此事件的处理不应由东坡区承担。然而,游客是在东坡区的商家购买了价格不菲的翡翠。当游客的权益遭受损害时,东坡区是否能够完全免除责任?从游客的立场出发,在购买地寻求解决途径是合情合理的。但文旅局以游客非东坡区参团为由进行推脱,这反映出不同区域在旅游消费纠纷管辖权上的分歧。
管辖权的不确定性可能为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机,导致消费者在多个部门的互相推诿中,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对类似旅游购物的警示
此事件向众多游客敲响了警钟。旅游途中,游客需对导游过分夸大的购物建议保持警惕。切勿轻信所谓的正品保证、增值回购等承诺。游客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理智消费。商家方面,应坚守诚信原则,不得以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此外,监管部门需明确职责,强化对旅游购物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商家与导游合谋诱骗游客。
此事引起了广泛瞩目,面对这一状况,读者朋友们,您觉得游客该如何更高效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