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江西萍乡上官岭煤矿遭遇了顶板事故。该事故导致1人遇难,并造成了高达143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此类事件无疑是悲剧,凸显了安全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令人深感痛心,亟需进行深入分析。
事故发生经过
2024年10月14日20时40分左右,上官岭煤矿-170SW31采区南翼回风巷东二层掘进工作面发生事故。该区域正在进行急倾斜复采厚煤层的掘进作业。事故现场情况严重,顶板突然塌陷,导致冒落。事故原因之一是违规使用了木支护,而本应使用工字钢架棚支护。此外,矿井在发现木支护违规使用后的处理措施不合理,允许区队继续掘进30米后才进行替换,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当班进行掘进作业期间,未依照作业规程实施临时支护,且支护间距达到70厘米,超出规定的60厘米标准。这些违规操作,如同众多定时炸弹,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支护设计问题
上官岭煤矿在事故巷道的支护设计上存在重大失误。该矿在设计过程中未遵循规定,未能查明围岩结构,也未测定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工作人员似乎对此缺乏重视,未依据这些关键数据便进行设计,此举无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事故巷道位于急倾斜且复采的厚煤层中,其顶板易碎、压力大,且容易发生冒顶。然而,煤矿企业对这类安全风险的认识和评估不够充分,未依据风险等级实施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这种疏忽大意的行为显著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隐患排查不力
上官岭煤矿在事故隐患的排查上存在明显缺陷。该矿井未能及时识别并消除一系列问题,如违规使用木质支护、棚距超出规定宽度、工作面未采取临时支护措施等。这些潜在风险如同潜伏的威胁,若未被发现,便可能随时引发事故。
在煤矿作业的相关人员安全意识较弱。煤矿未能有效组织学习作业规程,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规程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对安全要求亦缺乏认识。在这种背景下,现场违规操作现象普遍,事故发生似乎在所难免。
监管部门的检查情况
2024年1月1日至10月14日,湘东区湘东镇针对上官岭煤矿设立了安全督查小组,并执行了19次实地考察,发现并处理了71处安全隐患。同时,湘东区应急管理局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对该矿进行了11次安全监管执法和16次安全巡查,共查处各类安全隐患115条。
尽管多次进行检查,但湘东镇及湘东区应急管理局均未揭露煤矿事故巷道违规使用木质支撑的安全违规行为,这种监管上的疏漏实属不当。
事故后续处理
事件一经发生,相关部门已对涉事责任人采取了相应措施。其中,湘东区湘东镇人民政府上官岭煤矿的安全员及社会事务和应急管理办主任等两人,均受到了政务上的惩处。这一举措显示出,监管不力必将面临责任追究。
湘东区应急管理部门要求上官岭煤矿暂停生产并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整顿。萍乡市应急管理部门取消了该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三级认证,并暂时收缴了其安全生产许可证。这些行动旨在促使煤矿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实施全面整改。
对监管部门的要求
此外,提案要求湘东区应急管理局及湘东镇政府向湘东区政府提交一份详尽的书面反省。此举旨在促使监管部门审视其监管活动的缺陷。若监管机构自身无法严格履行职责,那么煤矿的安全如何得以确保?
本次事件中,公众是否觉得现行监管机制尚存不足之处,亟待改进?期待大家踊跃发表意见,给予点赞并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