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临近,春运期间无线电安全防护工作备受瞩目。市无线电监测站对民航华东空中交通管局设备运行监控中心进行的实地调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举不仅关乎重要节日的安全,还与民航电磁环境紧密相连。

专题调研概况

1月3日,市无线电监测站工作人员抵达民航华东空中交通管局设备运行监控中心。正值春运和春节临近,这一时期人员流动量大,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调研地点为民航华东空中交通管局设备运行监控中心,该机构专业性强。双方就无线电安全的多项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如安全机制构建、无线电干扰应急处理等。此次调研凸显了对航空安全的高度关注,无线电安全对民航运输的顺畅运行极为关键。

我国及地方政府已对2025年春运和春节期间的无线电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形势下,市无线电监测站迅速响应,率先投身于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此举不仅有助于当前无线电安全工作的开展,也为后续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春运无线电安全保障大揭秘!民航与监测站如何联手应对挑战?  第1张

保障机制之长效沟通

后续保障阶段,构建高效的长效沟通渠道至关重要。监测站计划迅速构建与民航部门间的有效信息交流体系。具体而言,监测站需设立专人负责信息交流,例如指派专责联络人,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实时沟通。在时效性上,确保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传递,范围上则聚焦于上海地区的民航保障区域。此机制可确保一旦出现无线电安全相关信息,双方能迅速互通,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支援,共同应对问题。缺乏此类高效的沟通体系,一旦突发情况发生,可能因信息传递延误而耽误处理,从而影响飞行安全。此沟通体系是确保民航无线电安全的关键基石。

提升保障监测能级重点

保障监测水平提升至关重要。随着上海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干扰因素也在增加。监测机构需持续强化对“非法广播和伪基站”的打击力度。上海两大机场、铁路线周边及重要单位周围,均为无线电安全的关键防护区域。监测机构计划派遣人员增强对这些区域的专用频率监测保护。在时间规划上,需在春运前逐步提升监测强度,在频率监测上,需增加监测频次。例如,从前每日监测三次,现需增至每日五次。若未提前发现干扰隐患,春运期间一旦发生有害干扰,可能影响航空公司的通信,进而干扰航班运行,因此,这项工作亟待推进。

极端天气下应急处置

春运及春节期间,上海可能遭受寒潮、冻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这对无线电技术设施构成挑战。监测站计划强化设备保障,对本市固定监测网络及无线电监测车辆等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计划于1月中旬完成首次检查,2月上旬进行复查。检查范围包括全市主要承担无线电监测任务的区域。如发现设备老化、线路故障等隐患,需及时排除,确保设施运行良好且可靠性高。此外,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目前确定的值班人员包括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应急指挥人员,他们被分配至不同站点,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信息与人员能迅速到位,高效解决问题。

人才队伍培训演练目标

人才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同样不容忽视。为确保无线电安全,监测站计划于二月启动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将在监测站内部培训中心进行。内容涵盖安全保障机制构建、无线电干扰应急处理等关键知识技能。专家将进行授课,预计参与人数约五十名,均为一线技术人员。此外,三月将举办一次模拟演练,模拟无线电干扰情况,地点位于上海两场附近模拟场地。通过此类演练,旨在提升人才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在真实应急情况下能够高效处置。

2025年春运无线电安全保障大揭秘!民航与监测站如何联手应对挑战?  第2张

民航安全保障意义

确保民航无线电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数据统计,上海每年接待的民航旅客数量达到数千万。若无线电安全遭遇挑战,航班延误及通信故障等问题将直接损害旅客的出行感受。例如,去年就出现过无线电干扰导致航班通信短暂中断的情况,尽管问题最终得到妥善处理,但旅客仍遭受了不便。经济角度分析,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对上海经济贡献显著,其产业链条广泛。在社会稳定层面,旅客行程的延误可能诱发社会矛盾。因此,此次保障工作不仅关乎民航的运行安全,也对整个社会及经济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您认为无线电安全领域有哪些关键点值得关注?欢迎读者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