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医疗新格局!1200张床位、26万平米新院区如何改变你的就医体验?  第1张

2025年伊始,天津的医疗建设项目工地开启了首个工作日。现场工人超过400名,他们正辛勤地工作。该工地致力于改善医疗资源分配,对于贾政达等工人来说,这里不仅是工作之地,更是生计之所。这一场景,记录了一个充满希望与辛勤汗水的故事正在逐步展开。

项目位于天津东丽区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新址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道。2024年12月28日,该扩建工程宣告封顶。新院区建成后,将配备1200张床位,占地面积约8.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26.05万平方米。这一规模庞大的医院将重新规划本市医疗格局,充分满足海河东岸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该举措不仅促进了城市的进步,也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稳固的保障。该项目的实施对天津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工人贾政达的砌墙工作

贾政达,33岁,黑龙江人,是工地上的砌墙工。2025年的第一天清晨,他7点便开始了工作。他在砌墙行业已有七八年的经验,随着工程的变动,他去过云南等地。他的技艺得益于前辈的精心指导。在岗位上不断积累经验,他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工作。像许多建筑工人一样,他通过自己的技艺和辛勤汗水,为项目做出了贡献。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实则充满挑战。

工人日常作息情况

清晨6点准时,贾政达与同事们开启了新的一天行程。他们所居的宿舍虽地处工地旁,却因安装了空调,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室内温暖。稍作整理后,大家一同前往食堂享用早餐。早餐结束后,他们迅速集结,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在开工前,工地管理人员会对当天的工作任务进行确认与分配,并重申安全操作规程。这种作息安排不仅保障了施工的安全与有序,而且已成为众多建筑工地的常规管理模式。

项目的加紧建设

医院主体建设已圆满竣工,但后续工程仍在紧张进行。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贾政达再次被委以砌墙职责,任务是建设地下停车场的墙壁。他所负责的工作只是众多任务中的一小部分。现场,400多名工人各尽其责,全情投入,力促项目早日完成。施工区域充满生机,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呼喊声交织不断。

贾政达的个人情感

贾政达急切地盼望着工程早日完工。他的孩子尚在幼年,因工地上的辛勤工作,他未能与孩子亲密接触。他对孩子的思念深重,迫切希望早日与孩子重聚。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众多在外建筑工人的普遍心声。他们为生计离家,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歉意。这一情况背后,既有生活的艰难,也有家庭的坚定守望。

工地建设的意义

该工地承建的任务涵盖两座医院建筑的建设,这对完善城市医疗体系具有关键作用。项目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期待,并牵涉到城市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超过400名工人来说,这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维持生计的依靠。它寄托着众多家庭的梦想,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大使命。

关于类似贾政达这样的建筑从业者,他们最急需哪些支持与保障?我们期待在评论区收悉您的宝贵观点。此外,我们也诚挚邀请您为该内容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