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程技术人才的优质培育受到广泛关注。东华大学举办的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扩大会集中讨论了这一议题,并提出了多项培育卓越工程师的创新措施。这些举措旨在塑造具有特色的“东华模式”,引人注目。
联合培养“朋友圈”扩大
东华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扩大联合培养单位的范围。自2023年10月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已有28家央企等机构成为首届理事单位。短短一年多,学校持续进步。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与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与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推进项目。在纺织行业,与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溢达集团等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不断优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环境。这些举措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从理论走向实践,为解决人才培养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东华大学拓展了合作视野,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领域。无论是大型集团还是技术专精的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某些地区和特定专业领域,相关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合作有助于人才培养超越校园理论教学的局限,成为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关键途径。
六大工程师技术中心发布
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六大工程师技术中心的相关信息。这六大中心涵盖了先进材料、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领域,并涉及交叉融合工程师技术中心。这些技术中心均得到了坚实的支撑,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及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六大中心承载着关键的战略价值,致力于深化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协同发展。它们不仅将成为融合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的综合性枢纽,而且在技术研发领域,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攻克关键技术;在人才培养层面,为学生开辟更优的成长路径和学习机遇;在成果转化方面,有助于将前沿成果迅速引入市场,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入企实践安排高标准
2024年,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学院共录取工程硕士65名,工程博士6名。学院主动为学生安排了企业实习机会。至9月底,所有学生均已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地点遍布全国10省23城,确保了100%的实习实践覆盖率。
该实践活动规模宏大且内容全面,旨在使学生感受不同地域和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技术状况。例如,在制造业较发达的省份,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而在科研氛围浓厚的区域,他们能深入理解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此类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新型协同机制深化
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计划推进“企业命题、公布成绩,校企团队共同解题”的校企合作协同模式。该模式遵循“企业定制方案、学生个性培养”的原则。具体而言,每家企业将针对人才培养制定专属方案,并对每位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该机制有助于加强学校、企业与学生的紧密合作,并提升效率。对企业而言,能获得满足特定需求的定制人才;对学校而言,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提升社会评价;对学生来说,能更贴合实际需求,掌握实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多方共赢的局面将促进优秀工程师的培养及整个行业的进步。
专业培养方案创新
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培养计划上进行了创新实践。该学院以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及企业项目需求为基准,构建了培养计划。其特色核心课程设计独到,体现了行业的先进性、学科的融合性、技术的尖端性以及应用的实用性。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及时掌握行业最新进展;学科融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技术尖端性确保了学生具备高级技术技能;实用性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此培养计划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创新、工程实践的三位一体,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
展望未来培养之路
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已取得显著进展,展望未来,前景广阔,挑战亦多。社会进步与国家需求日益提升,学校需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探索资源整合之道,有效应对市场及企业新需求,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为长期任务。
读者们,您对东华大学在工程师卓越培养领域的见解或提议是何?欢迎留下评论,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