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跨年夜顺利结束。然而,春节临近,市场在资金层面将遭遇一系列挑战。民众在春节期间有提取现金的需求,同时,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可能继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可能在1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这一举措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春节前资金压力因素

2025年的除夕节定于1月,与2020年、2022年和2023年的情况相仿。届时,市场流动性将受到税收征期和春节期间现金提取需求的共同作用。历史数据显示,税收征期可能会导致利率小幅上升。此外,本年度政府债券融资可能提前进行,因此在1月份需关注政府债券供给对资金市场的潜在冲击。

国海证券固收团队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银行间流动性出现13469亿元的短缺。这一现象主要源于财政收支状况和春节现金需求。具体来看,一方面,政府债务发行及资金拨付在2025年1月至2月累计达到8041亿元,虽然较上月减少了2578亿元,但规模依然较大。

信贷投放的影响

通常,银行在年初会增加信贷投放,这一现象被称为信贷开门红。至2024年11月,准存款增速预计为5.5%。若2025年1月至2月增速提升至6%,则将产生3835亿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进而消耗超额储备。此信贷投放趋势及准备金需求状况,是整体资金状况的关键部分,且对春节期间及之前资金稳定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模式正经历变革,这一变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本运作紧密相连。若信贷投放的趋势如预期发展,资金流动和储备将遭遇新的调整挑战,需共同努力予以应对。

库存现金的动态

春节期间及节后,居民普遍有提取现金的需求,同时现金流向也出现回流。观察2020年至2024年的数据,1月至2月(合并计算)的M0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长了7094亿元。若2025年这一趋势持续,则相应的超额储备将被消耗。

居民的现金交易行为与特定节日等元素密切相关。这些行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内现金储备的规模和相应调整。此类季节性变动对资金状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外汇占款的形势

2024年9月至11月,外汇储备环比减少264亿、233亿、389亿。考虑到近期中美利差倒挂加剧,我国可能遭遇资本外流风险。若1月和2月外汇储备环比继续减少,以9月至11月平均减少295亿为基准。

外汇储备的变动对整体资金流动产生显著影响。受国内外利差等多种因素影响,资金流动趋势将发生调整。若外部资金流入减少或出现外流,我国资金市场将面临补充压力。

机构的降准预期

多家金融机构分析后预测,春节前可能实施降准。参照央行过往春节期间的操作习惯,降准的可能性较高。以浙商证券为例,根据其过往春节期间的资金面经验,由于1月涉及缴税、政府债券发行、春节取现等因素,央行通常会在当月或前一年的12月采取降准措施以应对。

该机构基于海量的历史信息和严谨的逻辑推演进行预测。这些预测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判断产生显著影响。

降准之外的对策

即便一月份未实施降准措施,央行仍掌握多种流动性调控手段,并持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通过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购买国债等多样化方式,以稳定资金市场的波动。若一月份实施降准,比如降准0.5%,则可释放约1万亿的长期资金,这基本上能够弥补银行间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表明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采用了多样化的策略。这些策略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资金市场的稳定。

你认为2025年1月实施降准的可能性有多大?期待你在评论区发表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