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青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于西宁召开。此次会议具有深远影响。它涉及社会治安和民众安全,见义勇为工作的进展届时备受瞩目。

会议基本概况

2024年12月30日,青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西宁成功召开了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吸引了众多与会者,其中包括理事长田青敏、秘书长、理事、监事以及理事代表等。此次会议的举办地点——西宁,凸显了该会议在区域内推动相关工作的明确导向。

会议的核心议题包括对2024年度基金会运作及财务状况的汇报、审议相关事务,并安排2025年的主要任务。此安排确保了基金会年度间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2024年基金会成果

2024年,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定领导和省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基金会得以在优越的工作环境中发展。理事会成员的齐心协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促使基金会主动推进见义勇为法治保障体系的建设。具体举措包括,在部分地区设立了快速认定见义勇为行为的机制。

基金会致力于提高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标准,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相关统计,本年度内,超过百名见义勇为者在权益保护方面得到了基金会更加周到的关注,包括医疗救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均得到了妥善处理。此外,基金会积极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其成效显著,在社会多个事件中观察到民众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与模仿。

把握见义勇为内涵

2025年青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将如何引领社会新风尚?  第1张

会议着重指出,需深刻领会见义勇为的当代意义。这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全面理解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表现。同时,要将这种精神的推广与青海平安建设紧密结合。鉴于青海正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关键。以近期举办的大型活动为例,周边区域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民众自发地参与了见义勇为的协助工作。

青海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进程正在积极推进,目标是尽快颁布实施。此举旨在从源头上规范见义勇为的各项工作流程,防止在受理、认定、奖励和保护等环节产生争议和缺陷。目前,该草案已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参与意见征集的社会组织数量超过50家。

倡导支持见义勇为

提倡并鼓励对见义勇为事业的支持行为极为重要。增强对捐助单位宣传的力度,有助于吸引更多单位和个人加入。以本地某企业为例,在得知宣传推广措施后,其立刻提高了对基金会的资助水平。这有助于激励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持续投身于见义勇为事业,进而营造积极的社会风气。截至目前,已有近千人自发加入见义勇为志愿者宣传队伍等组织。

感恩与关爱,以及投身于见义勇为的行动,理应成为社会的主流风尚。这样的风气能够有效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准,同时为那些潜在的见义勇为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必要的保障。在青海,就有多起因民众积极参与而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事件,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完善权益保障工作

及时实施表彰、奖励、慰问和疗养等措施,是切实维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具体行动。2024年年末,已举办了一场表彰10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大会。在会上,颁发了奖金,并有官方代表亲自前往医院对受伤的见义勇为者进行了探望。

持续优化权益保护措施,确保优抚政策得到全面实施。此类工作的推进,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医疗费用为例,卫生、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需共同梳理报销和救济的整个流程。

宣传见义勇为事迹

广泛宣传见义勇为者的突出事迹效果显著。这不仅能够提振英雄们的士气,还能激发更多人的积极性。例如,报道一位老奶奶勇敢救助落水儿童的事迹后,众多民众自发捐赠了生活必需品。只有深入挖掘见义勇为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公众更深刻地领悟其价值与重要性。

群众得以崇敬英雄,推崇其行为,这有助于塑造社会向积极正面的风气。通过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事迹宣讲等活动,更多人得以认识并传播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得这种精神在青海地区得到广泛流传。

您如何看待见义勇为基金会会议在改善社会风气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欢迎各位参与评论交流。同时,我们也期待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