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鹭岛诗会圆满落幕,上万名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共襄盛举,12名选手脱颖而出  第1张

12月28日晚,第五届“鹭岛诗会”总决赛及颁奖盛典的文艺晚会成功举行。此次为期半年的全市性公益文化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厦门推广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行动,该活动无疑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厦门市书院协会主办的“鹭岛诗会”是一项旨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文化活动。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传承的诸多困难,此活动犹如一场及时的滋润,通过诗词朗诵的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和当代价值。此举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瑰宝,也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自20XX年起,该活动每年举办,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踊跃参与。传统诗词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亦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

鹭岛诗会举办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效承载了文化传承的使命。在策划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参与者,精心设计了多种方案。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诗词这一纽带,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二赛事创新形式

今年“鹭岛诗会”着重于文化创新。在全社会倡导文化自信、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背景下,诗会以此为核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赛事形式有所创新,例如新增了诗词对仗等特色项目。这种创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紧密相扣,因为对仗正是诗词独到艺术魅力的展现。此外,诗会还举办了多场沙龙,自6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为赛事造势。这种创新形式不仅吸引了参与者,也让旁观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创新的复苏之力。

这些新兴形式吸引了众多关注,导致诗会参与者数量不断攀升。无论是诗词领域的资深人士还是初学者,这些创新举措都扩大了他们接触诗词的途径,促使更多的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之中。

参与活动的规模之大,从广泛的参与度便可窥见一斑。自6月28日启动至今,全市25个分赛区均呈现热烈态势。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因对诗词的热爱而投身其中,这一数字充分展现了“鹭岛诗会”在当地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经过层层选拔,360名诗词小选手成功晋级市级赛,他们如同360颗璀璨的文化传承之星。最终,46名选手荣获本届诗会“进士”称号,其中12名选手更是进入总决赛。每一位参赛者背后都承载着对诗词的热爱故事,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实例。

第五届鹭岛诗会圆满落幕,上万名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共襄盛举,12名选手脱颖而出  第2张

选手们源自城市各个区域,拥有多样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水平。他们的加入消除了地域和阶层壁垒,共同因诗词之爱集结,共同在诗词的广阔天地中寻觅与竞技。

四总决赛精彩瞬间

总决赛现场犹如一场文化盛宴。各校书院以诗词为主题,编排的歌舞节目率先营造出热烈氛围。随着12位小选手踏上舞台,紧张而精彩的比赛正式开始。飞花令测试选手的诗词积累与反应能力,九宫格挑战选手对诗词的理解灵活性,对仗问答则检验他们对诗词格律的掌握。在这些环节中,小选手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们应对题目熟练自信,用智慧展现了当代少年的风采。观众们为之倾倒,欢呼声不断。这亦表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拥有深厚根基,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年轻选手们在台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众多选手深入研读了众多诗词书籍,并向师长同窗请教。他们的出色表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长时间的积累和对诗词的热爱。

五颁奖仪式

颁奖环节在晚会上显得庄重而充满激情。获奖者及杰出的组织贡献者分别获得了奖杯、奖状和奖牌,这是对他们辛勤工作和投入的认可。其中,甲乙丙三个年龄组的“金榜题名奖”状元备受关注,分别是来自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的蒋凌云、厦门实验小学的王宇安、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张一诺。他们上台领奖时,台下的掌声响彻云霄。这些获奖者不仅个人荣耀,也象征着厦门青少年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刻将激发更多青少年投身诗词文化。

奖项的设立激发了更多人加入其中,其目的不仅在于奖项本身,更在于对传统和热情的传承。优秀组织贡献奖的授予,是对那些在大型活动中默默奉献的众多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认可。

六参赛选手的收获

钟静好等六年级学生虽为首次参赛,却收获了颇丰。一个月的刻苦准备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她在比赛中表现不俗,更关键的是,她的视野得到了拓展。通过参与,她深刻认识到古诗词在历史和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感悟反映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此类活动不仅是对比赛的参与,更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未来,这些选手或许将扮演传承传统文化于民间的关键角色,他们将以诗会所学,积极影响周边人群。

您认为“鹭岛诗会”这类活动是否适宜在更多城市进行推广?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感谢您的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