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曾花费近10万元购置树葬区墓位,原以为能独享宁静的“一树一户”环境。不料,该墓区现拟改为“一树十户”。这一变动背后引发了众多争议与难题,令张女士难以认同。究竟这一事件背后有何隐情?
购买墓位时的承诺
2016年,张女士在福州鼓山镇圣泉陵园以近10万元的价格购得树葬区的墓位。陵园负责人当时向她保证,每棵树对应一个墓位。这承诺使张女士安心作出购买决定。她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其规划合理、环境幽静,适宜逝者安息。此承诺体现了契约精神,家属们正是基于这一承诺而决定购买。
张女士及家属在当时的承诺基础上,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将亲人安葬在此地。他们原本相信自身权益将得到维护,却未料到现状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显然与起初的承诺相悖。
发现未通知的改造
12月25日,张女士前往扫墓,却意外地看到墓区正在进行施工。经调查,未售出的墓位正被设计为“十人位”。此举园方未事先告知家属,导致张女士感到极度不满。
27日上午,圣泉陵园福荫苑B区一棵树旁,施工正在进行。现场设有10座小型墓碑。施工墓位与张女士亲人墓位相距仅约两米。此行为不仅未履行告知职责,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家属情绪造成影响。
园方改造的理由
陵园管理者指出,此举基于两大动因。首先,此举旨在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树葬区因价格偏高,尚有约三分之一的墓位尚未售出,陵园方希望扭转这一销售困境。其次,此举亦是为了响应节地生态安葬的倡导。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均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节地生态安葬模式具有正面影响,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理念正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园方在未通知已购墓位家属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此行为显得不合情理。
家属的担忧与诉求
张女士对于此次改造表现出强烈的忧虑。她担心亲人的墓地将遭受践踏,她所追求的是当初所承诺的宁静环境与合理的墓位布局。因此,她对园方的改造计划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张女士要求园方恢复已挖掘区域至原有状态,并终止改造计划,维持墓区现状。此要求合情合理,因为购买墓位时,园方曾作出承诺。园方不应擅自违背承诺。
协调后的结果
记者介入后,发挥了有效的调解功能。记者陪同张女士抵达陵园管理所。管理所的负责人首先提出了种植绿篱的解决措施,但张女士对此表示拒绝。随后,在记者的协调下,大约上午11时,负责人来电表示,公司已同意中止施工,恢复原状,并重新讨论改造方案。这一决定暂时缓解了张女士的不满情绪。然而,事件的后续走向仍需持续关注。
节地生态安葬的推广大势
我国多数省份已发布节地生态安葬政策。这一举措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呈现明显趋势。树葬、海葬、花坛葬、深埋、格位存放等多样化生态葬法均受到推崇。
在西安等陕西地区,针对民众选择生态葬法,设有相应的奖励政策。例如,选择壁葬或草坪葬可获2000元奖励,而选择海葬或骨灰撒放则可获得5000元奖励。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众对节地生态葬法的积极响应。然而,在这一趋势中,亦需关注并保障已购买传统墓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期待您的评论参与互动。如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