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海消费者王丽遭遇了充电宝爆炸事件,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王丽购买的产品导致其财产受损,而倍思公司提出需签署保密协议才愿意赔偿,这一行为凸显了品牌与消费者权益之间的冲突。该事件不仅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还可能对倍思品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186元充电宝突然爆炸,5506元物品瞬间化为乌有,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第1张

爆炸事件发生

12月18日,上海一宿舍内,王丽的倍思品牌充电宝发生异常。该充电宝为磁吸款,容量2万毫安,王丽于3月在淘宝倍思旗舰店以186元价格购得,现市价为209元。充电约5小时后,充电宝突然发生爆炸。室友回忆,爆炸前似乎有电流声,爆炸引发火灾,浓烟弥漫整个宿舍楼层。王丽放置在附近的平板电脑、充电器等物品被炸毁,总价值高达5506元。此次爆炸事件给王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王丽及其室友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在经历此类爆炸事故后,后续处理显得尤为关键。王丽需持续维护自身权益,然而这一过程充满挑战。

与售后协商情况

12月20日,王丽在淘宝平台向倍思品牌客服提出了问题。随后,双方通过微信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客服在了解到了商品损坏的具体情况和金额后,提出了以二手市场价格进行赔偿的建议。客服承诺将一次性支付3200元赔偿金,并附上了《和解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赔偿金的支付需以协议的签署为前提。然而,协议中规定甲方即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要求乙方即消费者保密,不得对外传播事件及相关负面评价。这一条款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对遭受损失的消费者而言显得极不合理。

186元充电宝突然爆炸,5506元物品瞬间化为乌有,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第2张

王丽对协议表示强烈不满。她坚信自己不应承担损失责任,而现要求赔偿却带有条件,她不愿为了应得的赔偿而违背个人原则,协助倍思隐瞒产品问题。

消费者拒绝保密协议

王丽坚决拒绝在《和解协议》上签字。她认为,损失是由倍思产品引起的,她没有责任对倍思的保密问题进行保密。作为消费者,她致力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她坚信,若接受该协议条款,便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且可能使其他消费者在遇到相似问题时遭受不公正对待。

186元充电宝突然爆炸,5506元物品瞬间化为乌有,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第3张

截至目前,王丽因未签订协议,尚未获得任何赔偿。她的持续争取并未促使倍思公司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反遭困境,她对于何时能获得公正待遇感到不确定。

倍思客服回应

186元充电宝突然爆炸,5506元物品瞬间化为乌有,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第4张

《正在新闻》致电倍思客服热线,咨询赔偿是否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客服回应称无法直接解答协议相关疑问,仅将问题记录并转达,承诺将有专员负责跟进。但截至稿件发布,《正在新闻》仍未接到专员来电。这种处理手法显露了倍思客服的不积极态度,或许是一种故意拖延的策略。

王丽作为消费者,遭遇了更为不公的待遇。她独自应对此事,却始终未能获得应有的反馈和恰当的解决方案。倍思这类大型企业如此处理问题,确实令人费解。

律师观点指出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的付建律师表达了他的看法。若充电宝的爆炸源于质量问题,该保密协议可能侵害了公众权益,因而应被视为无效。不论协议签署是否存在分歧,倍思公司均应履行对消费者的赔偿义务。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若商品质量不达标导致消费者财产受损,商家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该法律阐释使得王丽提出的请求显得既合理又合法,同时明确指出倍思方不得借助这一不合理协议规避其应尽的责任。

消费者权益必须维护

根据多项法律法规,倍思产品引发的爆炸事件已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消费者索求赔偿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倍思公司无权以未签订协议为由拒绝承担责任。目前,消费者王丽仍在期待一个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她并未因倍思品牌的影响力而放弃,始终坚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事件对众多消费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醒他们在产品购买后如遇相似问题应果断捍卫自身权益。对此,若消费者自身遭遇此类状况,将如何应对?期待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