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与青岛市(区)间的直升机商务摆渡常态运行启动仪式成功举办。此举标志着青岛引进了一种新的交通模式,并使之成为常规服务。这一转变有望优化旅客在机场与市区之间的出行体验,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而言,是一次极具意义的探索。
启动仪式详情
12月26日,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公司、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及中信海直青岛公司共同举行了启动仪式。当天上午9时46分,一架搭载3名乘客的空客H135直升机从青岛美高梅酒店升空。这一壮观的起飞场景,吸引了众多在场人士的注视。
观察该次飞行行程,直升机迅速飞往胶东机场,仅用短短十几分钟便顺利降落至机场停机坪。乘客在抵达后,由机场专业人员指引,通过贵宾通道完成安检,随后顺利登上了民航飞机。整个过程的服务安排显得十分细致入微。
直升机优势
直升机的空中运输速度远超地面交通,其高效便捷性显而易见。以本次飞行为例,整个过程仅需短短十几分钟。直升机作为空中交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成功连接了民航机场与市中心区域,开辟了空中交通的新路径。
针对特定场合的出行人士,尤其是商务人士,直升机渡航服务能帮助他们绕开地面交通的拥堵。比如在交通高峰期,传统地面交通可能耗时甚长,而直升机则能帮助乘客迅速到达目的地,显著减少从机场到市区的往返时间。
项目共识背景
青岛市正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该市青岛机场为国际机场,国内外旅客往来频繁。不过,机场与市中心相隔较远,地面交通耗时较长。这一现实情况促使山东高速华通航空、青岛国际机场集团以及中信海达公司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构建快速空中通道。
众多国际商务人士及游客,往往因距离较远,在陆路交通上耗费大量时间。这一现象对他们的旅行计划或商业活动造成影响,成为推动三方协作的现实因素之一。
运行难点解决
直升机在民航机场的起降作业,实现日常化运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需要民航及空管等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项目启动阶段,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公司承担了全部资金投入,并与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合作,委托专业机构负责飞行程序的规划设计。
该设计周期长达九个月,期间经历了多轮修改。同时,进行了多次跨部门及跨领域的联合研讨。最终,飞行方案获得民航部门的批准,消除了通用航空与民航客机间衔接的最后难题,成为全国北方民航机场的首个此类创新举措。
运营布局情况
青岛市域内已规划了27个起降点,确保了全面覆盖。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公司运营13架H135型号直升机,其中两架已在青岛部署。此类直升机可容纳5名乘客,且在全球商务飞行领域应用广泛。
此布局能够满足一定量旅客的需求,适用于市内各区域间的穿梭,同时也能为未来业务扩展提供支持。
未来发展计划
山东高速华通航空的高层管理人员披露了更为宏伟的规划。该公司的航空业务不仅局限于青岛,其服务范围能够覆盖高端公务、商务包机以及公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计划新增连接胶东半岛的航线,此举预计将促进该区域航空运输的繁荣。同时,计划适时启动济南国际机场的商务穿梭服务。这将构建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双核航空网络,实现全省范围内的飞行网络覆盖。此举对山东省航空交通结构的长期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胶东国际机场的直升机商务摆渡服务已步入常规化轨道。这一变化是否会对青岛及其周边地区的航空出行方式产生显著影响?敬请点赞与转发,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就此事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