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加重视实习经验。根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有38.9%的毕业生认为,拥有相关实习经验是获得工作机会的关键。这一比例凸显了实习在求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然而,目前付费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让许多毕业生陷入了困境。
付费实习背后的虚假服务
众多应届生为获取实习机会,纷纷选择投入付费实习项目。然而,此类服务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许婷加入某国际组织的实习计划,需支付数万元费用,却仅获得形式化的网络实习和一张证书。依据合同规定,无论实习结果如何,费用概不退还。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间,许婷未能与组织内部人员接触,所撰稿件亦需通过中介转交。
郭帅在寻找实习机会时,发现部分中介机构提供的说辞雷同,难以区分其宣传内容的真伪。即便是普通的实习岗位,中介机构也夸大其词,指出郭帅诸多所谓的不足。这种不实的服务现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合同中的陷阱与违约情况
部分中介所提供的合约中存在不少隐藏风险。例如,某些中介机构与学生签订的所谓内部推荐实习协议,涉及自称是知名院校研究生的中介,其所推荐的头部证券公司实习项目。这些中介通常索要一至两万元的费用,声称支付额外费用后可推荐至更优质的公司。然而,这些公司并未履行合同中的承诺,仅提供一份无薪酬且未在人事系统中备案的实习职位。
司法文件中可见此类现象,中介机构所宣称的“内部推荐实习”存在风险。法院进一步判定,部分所谓的内推实质上是培训课程而非实习机会,对于违约行为的指控未予支持。
实习过程缺乏实质内容
实习期间存在不少问题。尽管实习生配备了导师,并通过邮件和群聊进行实习安排,然而,他们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取公司内部文件的访问权限,也难以加入企业的实际群聊。因此,这种实习形式缺少了真实的工作体验。
实习结束后所获得的证书保障不足。项目方提供的带有公司公章的实习证明与推荐信,可能并未经过人事流程,仅表明个人参与了项目,而非公司正式认可的实习。
投入回报不成正比
从企业视角分析,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江笑表示,面试官通常具备丰富经验,能够通过提问迅速识别实习生是否真正参与过有意义的工作。这类付费实习在简历上可能有所提升,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其投资与收益比率相当低,且可能带来背景调查的潜在风险。
中介应遵守的规范
中介机构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首先,需明确实习岗位的公司名称、职位和工作职责。其次,应提供持续的背景调查服务,即便导师离职或公司发生变动,这一服务也应持续。此外,还需确定背景调查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若中介机构承诺通过收取高额费用来提供知名企业的实习证明,此类行为可能触犯商业贿赂的相关规定。
求职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两难境地,一方面急需实习经验以助就业,另一方面却需警惕充斥付费实习的潜在陷阱。要如何辨别实习项目是否合法?此外,我们也向广大读者咨询,是否有人或周围人遭遇过此类付费实习的欺诈?诚邀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个人遭遇,并希望各位能点赞及转发此文,让更多人关注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