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公布喜讯:初冬时节,长荡湖上,众多洁白小天鹅悠然畅游,其身影被鸟类AI监测系统实时捕捉。这一景象,凸显了长荡湖的独特吸引力。

小天鹅越冬数量增加

小天鹅对栖息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该地区共记录到16只小天鹅。今年冬季,小天鹅首次出现时数量就达到了22只,其中还包括2只幼鸟。长荡湖已成为小天鹅越冬的理想场所,这一数量上升被视为一个积极的迹象。

长荡湖过去可能并未成为众多小天鹅的栖息地,但如今却逐渐成为它们的聚集地。这一现象表明,长荡湖的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为小天鹅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长荡湖的生态转变

长荡湖生态奇迹:小天鹅数量激增,AI监测揭示生态修复的惊人成果  第1张

长荡湖曾以“生产型湖泊”著称。近期,其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人员和企业撤离、水域清淤、渔业退养、生态恢复以及环境整治。这些努力使得长荡湖逐渐由生产功能转变为“生态型湖泊”。

这一变化具有重大意义,保障并促进了长荡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在人为积极干预下,曾经受损的生态逐渐恢复生机,进而吸引了诸如小天鹅等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动物前来越冬。

鸟类AI智慧监测系统

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推出了鸟类人工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已连续两年成功记录了小天鹅在长荡湖越冬的动态。同时,它在监测其他鸟类方面也展现了显著成效。

2024年秋冬季节,该系统共记录下55种鸟类,这些鸟类分属13个目和25个科。这些数据对于深入探究长荡湖的鸟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鸟类人工观测数据

AI智能监测之外,人工对鸟类状况进行了观察。这些人工收集的数据与AI监测所得存在差异,两者相辅相成。人工观测记录了141种鸟类,它们分别属于17个目和52个科。

人工观测依赖于大量的人力和持久耐心,观测人员需亲临现场,逐一进行观察与记录,以此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同时,将两种监测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实现鸟类监测的全面性。

声纹监测功能拓展

自今年九月起,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对鸟类声纹监测的覆盖范围进行了扩大。截至目前,已收集超过1800条鸣叫声记录,涉及21种不同的鸟类物种。

声纹监测技术代表了创新,它以独特的方法研究鸟类状况。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各具特色。通过采集与分析声纹数据,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掌握鸟类的习性及其种类信息。

鸟类指示生态意义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关键指示物种。它们的生存状况能够揭示环境的优劣。例如,小天鹅选择在长荡湖越冬,这表明长荡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鸟类数量的增减及物种多样性波动,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对鸟类状况的观察实则是对环境状况的监测。请问您所在地的鸟类状况是否有所变动?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并点赞,同时期待您能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