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蒸汽时代以来,汽车始终与工业及技术革新紧密相联,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天津,作为北方关键的工业城市,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蕴藏着众多故事与无限潜能。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到现今的繁荣景象,这一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关键时刻。

天津汽车制造的早期探索

自1940年代始,天津着手汽车制造领域的探索。彼时,我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天津凭借其地理位置和工业基础优势,成为国内率先涉足汽车制造的企业。尽管早期探索面临技术滞后、熟练工人不足等困难,但这一阶段的发展为天津汽车产业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岁月的流逝,天津汽车产业逐渐壮大,不断取得成就,如今已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天津市的汽车工业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目标日渐明确,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众多汽车企业选择在此地扎根发展,为该产业的规模化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2024年天津汽车产业大爆发:1000多家企业,145.6万辆产能,你还在等什么?  第1张

天津汽车产业当下规模

截至2024年,天津汽车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当地汽车企业数量超过一千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十三万人。年整车产量达到145.6万辆,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接近四百家。在整车生产领域,六家企业拥有生产资格,其中包括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天津整车产量为34.71万辆,产值高达465.85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天津汽车产业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

此外,这一庞大的生产规模得以实现,得益于一个健全的供应链网络。众多汽车企业在此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紧密相连的产业生态系统。

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天津汽车产业

近期,我国汽车行业正致力于低碳与智能化转型,天津紧跟这一步伐。自2024年始,天津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一汽-大众投入巨资23亿元,推出3款新车,其中两款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电动车。吉利醇氢远程商用车辆项目亦即将投入生产。这些举措均显示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显著进步。

长城汽车计划在天津工厂投资32亿元,建设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平台和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显著提升产量和产值。得益于这一项目的推进,截至2024年上半年,天津新能源车型的总产量已增至28,500辆。

零部件配套体系日臻完善

天津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得益于龙头企业的主动推动,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该体系以日本、德国、韩国的外资企业为主体,并辅以成熟的民营企业体系,以及不同资本形式的融合。目前,规模以上的零部件企业数量已接近四百家。这种资本构成的多层次和企业种类的丰富性,共同确保了零部件供应体系的稳定与灵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天津的零部件制造商与北京的汽车整车制造商进行了深入合作。具体分析,为北京整车制造提供配件的120家企业中,有72家属于规模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占据了天津汽车产业链中规模以上企业的18.5%比重。它们的总产值为350亿元左右,这一比例约占天津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总产值的3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汽车产业合作

天津汽车产业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2023年,该地区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图谱》,并联合举办了五次产业链对接及招商引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推动了北汽、一汽、长城等知名车企及新晋造车企业在京津冀区域内进行科学布局和优化配套供应链。

自2024年度开始,三地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配套工程。此举旨在加强零部件及整车企业之间的常规交流。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建立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平台。这些措施显著促进了该区域汽车产业的协作与发展。

天津汽车产业的未来展望

天津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契机,着力振兴传统汽车行业。该市正通过整合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稳步提升其在国内外汽车产业的竞争力。随着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预计天津汽车产业将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基于已有成就,天津汽车产业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1190.6亿元的产值。展望未来,该产业预计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时有望达到新的发展巅峰。

各界如何评价天津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我们期待您的见解分享。若本文对您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