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都江堰市供排水系统升级工程取得显著成果。隧道掘进机(TBM)顺利穿越了龙门山断裂带。北区供水厂的引水隧洞已全线贯通。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特别关注。
项目概况
都江堰市政府与中国铁工投资共同推进了一项重大水务环保合作项目。该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22.71亿元,包含13个子项目,逐步实施供水和截污等五大系统的建设。项目服务范围覆盖17个城镇和131个农村,设有污水处理厂站,日处理能力达18.5万吨。项目具有“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等显著特点。项目规模庞大,投资金额巨大,对当地的水务环保事业具有重大影响。
该项目是国内全域水环境治理的典范,汇聚了多种治理手段的综合运用。这种全方位的治理策略有助于增强整体效果,并显著优化都江堰的供排水状况。
关键工程
新建北区供水厂引水隧洞工程,作为项目中的核心与关键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隧洞全长达3307.7米,直径为4.1米,洞口高差达到122米,坡度3.69%。这种小口径、陡坡度的TBM隧洞在国内极为罕见。从这些具体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工程建设的难度之大,对技术标准的要求之高。
该工程旨在满足北部区域供水厂的水源引入需求,为后续供水及整个供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其顺利完工对于项目最终实现通水及整体功能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施工难点
该工程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其独特的地质结构。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该区域曾遭受“5·12”汶川大地震的严重破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洞周围岩石软弱,裂缝众多,含水量高,同时存在瓦斯、断层破碎带以及溶洞等问题。突泥涌水和软岩变形现象频繁发生,安全隐患极大。
施工面临山地高差显著、场地空间受限等多重障碍,克服这些困难并不简单。这些挑战显著提升了施工的复杂性,对施工团队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
技术应对措施
项目管理团队专家针对施工难题进行了多次方案论证与优化。在技术层面,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地质预报技术,预先识别并处理了潜在的地质问题。
围岩间隙检测和多点瓦斯检测实时监控洞内状况,而风电闭锁与瓦电闭锁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减轻了瓦斯风险。掘进期间,严格调控各项参数,强化纠偏措施,确保偏差不超过50毫米,从而确保了TBM掘进的稳定与顺畅。
项目的成果与意义
施工过程中成功克服重重挑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程品质,还实现了成本节约。项目历时8个月,目前已基本完工。预计到2025年6月,该工程将实现通水并投入运营。
项目投运后,将有效满足都江堰北部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并确保水源质量。此举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确保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项目的展望
项目按时通水运营,我们期待其改善都江堰北部水资源状况。这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项目成果,挖掘更多价值。关于项目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点赞和分享本文,让更多人了解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