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历史泰斗朱瑞熙逝世,宋史研究领域失去一位巨匠  第1张

近期,史学界接到了一个令人哀痛的消息。知名历史学者朱瑞熙先生于2024年12月20日晚上8点06分在上海离世,享年88岁。这一事件不仅令史学界深感悲痛,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哀悼。

人物简介

朱瑞熙先生,上海嘉定人士。其一生身份多元,成就卓越。作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教育及研究界扮演着关键角色。此外,他还曾担任多个职务,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在上海师范大学,他地位显赫。长期致力于宋辽金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其在该领域的贡献巨大,为后来学者开辟了道路。

他在宋代政治制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他提出了对宋朝历史地位进行准确评价的理念,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也是众多学术领域的先驱者之一,对宋辽金史的研究进程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学术著作

朱瑞熙先生的著作极为丰富。他作为《中国通史》等大型通史著作的主要作者之一,参与了第五、六、七册的撰写。《宋代社会研究》一书专注于对宋代社会的深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详细解读了宋代的政治体系。《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是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作品,从社会生活层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此外,朱瑞熙先生还负责点校整理了《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等方志类书籍,这些工作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他拥有《疁城集》等个人学术著作,《宋史研究》亦为其合作研究成果。在编纂过程中,他贡献显著,曾担任《宋史辞典》主编,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辽宋西夏金史)》中担任副主编,同时参与《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的编委工作。他在史学工具书籍的编纂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学术贡献

2023年,他获得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此奖项是对他长期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等领域杰出贡献的充分肯定。他的研究成果及著作,已成为学术史上的宝贵财富。他在宋辽金史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不仅增强了历史文献的保存,也极大便利了历史学家对该时期的研究。他在宋代政治制度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为众多后继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指引。

他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后来者指引了道路。在研究理念、研究手段以及研究深度等方面,对当代宋辽金史研究者产生了全面影响。这一影响逐渐塑造了一个以朱瑞熙先生成就为基础的宋辽金史学研究体系。

告别仪式

2024年12月24日(周二)下午2点30分,朱瑞熙先生的告别仪式将在龙华殡仪馆(漕溪路210号)二楼归真厅举行。届时,各界人士将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预计将有多位亲属、友人、同仁、学子以及众多尊敬并认可其学术贡献的各界人士前来致哀。

龙华殡仪馆是上海地区举办告别仪式的常见地点。朱瑞熙先生的告别仪式定在归真厅举行,具有非凡的意义。归真厅名称蕴含着回归本质、寻求宁静的深意,这与朱瑞熙先生朴素、低调的学者形象相得益彰。

社会影响

朱瑞熙先生的离世对史学界造成了巨大损失。众多学者将借助其研究成果继续研究宋辽金史,对此深感悲痛。上海师范大学失去了一位声望极高的教授和研究员,这对学校历史专业乃至社科领域的进步构成了重大打击。

在他学生的心目中,他不仅担任了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还成为了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他毕生投入历史研究的热情将得以延续,然而,他的逝世在当下仍将引发他们周围一片哀伤。

缅怀与传承

当前时代发展迅猛,文化遗产及先辈学术成就尤需重视。朱瑞熙先生逝世,促使我们缅怀之余,亦需继承其精神与学术遗产。同时,应激励更多年轻学者投身于宋辽金史的研究、整理与推广工作。

朱瑞熙先生的研究如若得以后续学者进一步拓展并产生新发现,这无疑是对先生在天之灵的慰藉。面对先生的离世,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继承他的学术遗产和奉献精神?期待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见解,同时,欢迎点赞及转发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朱瑞熙先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