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心坐落着我国最大且保存最完备的古城墙之一,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在新时代导向下,通过实施创新预防性保护和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西安城墙展现出新的生机,成为文旅融合典范。

城墙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西安城墙,全长13.74公里,始建于隋朝,历史超过1400年。作为中国古都防御体系的基石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其砖石间蕴含着丰富历史,寸土上承载着无数传说。在“大唐迎宾盛礼”等盛会中,城墙为游客营造序曲般的迎宾之感,深谙其文化精髓。天津游客高冬晨参观后表示:“西安城墙乃我之行途起点,其宏伟景象及深邃文化底蕴,令人难忘。”

1400 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如何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第1张

预防性保护体系的构建

为保障文化遗产,西安城墙执行了专门的预防性维护措施。沿护城河,每日由清洁机器人开展常规巡查,具备自动清除水面污渍的能力,并将实时水质信息传输至城墙数字监控系统。鉴于城墙砌筑以夯土,护城河的水文动态与水位变动对墙体安全极为关键。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赵彬总监指出:“我们平台可即时搜集城墙裂缝、位移、沉降及含水量等日常新增数据。”

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

1400 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如何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第2张

西安城墙凭借多彩的文化节事活动,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国庆节期间,包括非遗展览和唐代文化互动在内的多项活动成功吸引了27.8万游客。文旅发展部负责人朱媛表示:“我们成立了国际古城墙联盟,通过多元文化传播手段,彰显西安城墙的历史风范与文化内涵,增强游客对千年文明的感受。”此类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亦大幅提升了西安城墙的文化影响力。

城墙周边环境的改善

环城公园位于西安城墙之下,是清风合唱团成员每日清晨汇聚以练习合唱之地。合唱团成员中许多是深植古城的“老西安”,他们目睹了周边环境的演变。市民李宗让对此发表评论称:“护城河整治的稳步推进使得周边环境日益优化,公园已然成为我们欢歌的田园,心情亦随之明朗。”自2003年以来,西安护城河已完成四次重大整治,包括河道疏浚、岸坡加固、障碍物清除等,如今公园水清树绿,风景宜人,对外开放免费,成为备受欢迎的文化和休闲去处。

1400 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如何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第3张

未来发展的展望

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强调,他将全力贯彻新时代文物保护政策,力求开拓文化遗产创新活化及应用的崭新路径。文旅发展部负责人贾海涛进一步说明,当前正在进行护城河全方位整治,优化水质,并计划将环城公园绿化面积扩展至10.45万平方米,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这些举措旨在保障城墙安全,并提升市民与游客的居住和游览体验。

1400 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如何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第4张

城墙的数字化管理

西安城墙的防护体系核心为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舱集成管理平台的支撑,城墙数据得到实时监测及深度解析,确保其安全与稳固。赵彬总监强调:“该平台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更为保护任务提供了技术基础。”

城墙的文化传播

1400 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如何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第5张

在国际古城墙联盟的协助下,西安城墙向全球呈现了其丰富的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朱媛指出:“我们致力于通过这些活动,使更多人深入领略西安城墙的魅力,感知中华文明的深厚与辽阔。”

在新时代浪潮中,西安城墙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今交融的纽带。依托前瞻性的保护机制、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周边环境的优化提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化推广,古墙焕发出新的生机。诚邀各位在评论区交流对于文化遗产当代活化的观点,并点赞及分享,共同领略西安城墙的别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