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备受关注。会上,2024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及“山东手造”精品展的相关信息被重点阐述,此举无疑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现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公众有机会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山东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
山东省近期在工业遗产的全面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至今,已有107处工业博物馆以工业遗产为基础建成。以淄博为例,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这充分体现了对其陶瓷琉璃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高度认可。此外,淄博瓷厂改造而成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更是充满创新,将工业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融合,打造出独特的城市综合体,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
山东省在维护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同样行动迅速。省工信厅颁布了相应的认定措施。这些措施中,明确了包括工艺雕刻在内的11个类别,涵盖了砚雕及其制作技艺等共计51种技艺和品种,并被纳入《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和技艺目录》的首批名单。此举不仅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和技艺的继承与进步提供了官方的肯定和支持,还激发了从业者们在传统技艺上的创新精神,确保了传统工艺的持续发展。
鼓励传统产业发展
省工信厅认识到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故发布了《关于促进鲁锦产业复兴发展的相关措施》等政策文件。以鲁锦产业为例,文件中提出了多项支持策略,旨在重振其生机与活力。此外,《山东省陶瓷琉璃产业传承与创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亦已完成。这些举措为传统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指导和支撑。在政策的助力下,传统产业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
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对业界具有显著影响。自2008年起,省工信厅持续15年对其进行指导与支持。该活动成为展示我省工艺美术“两创”成果的重要窗口,有效提升了“山东工美”与“山东手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一提升效应不仅在国内市场显现,同时在国际上也助力提升了山东工艺美术的全球知名度。
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融合
省工信厅顺应数字时代趋势,举办了“云上手造·数字工美”活动。该活动专注于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对手造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推动手造产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进程,包括数字化研发、生产和传播,这一融合为传统手造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此举使得产品能够更迅速地进入市场,增强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省工信厅在行业人才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该部门不仅增强了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推荐工作,还推进了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指导举办了五期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素质提升班,累计培训了超过200位省级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大师的进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产业融合下的文化传播
产业融合催生了工业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省工信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鲁锦、鲁瓷等传统产业。鲁锦博物馆等地成为公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场所。此举不仅让公众有机会亲身感受非遗文化,还普及了传统工业文化的精髓。这些地方亦成为地方文化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读者们是否思考过,在相关政策的助力下,个人能为山东工艺美术的进步贡献何种力量?诚邀各位参与讨论、给予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