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察到一种现象,研究生与博士生纷纷转向工厂就业,同时,程序员群体也纷纷离开大型企业,转向工厂领域。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就业观念的深刻变化以及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其背后原因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就业方向转变背后的因素

目前,求职者普遍将稳定性视为重要考量。易千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进入编制或成为教师。然而,易千认为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更具稳固性。显而易见,以往广受欢迎的互联网大厂职位,在部分人眼中已不再是首选。此外,社会正经历变革,整体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驱使部分高学历人士调整职业规划。在经济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低风险的制造业受到更多关注。

过去,大学生进入工厂多出于无奈。然而,如今这一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众多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向高端技术领域进军,并由此吸引了众多在知识积累和思维上具有优势的高学历人才。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创新研发职位,为研究生和博士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优质平台。

程序员逃离大厂,研究生博士生涌入工厂:2023年制造业热潮背后的真相  第1张

大学生进入制造业后的适应情况

制造业领域的新入职大学生并非都能迅速融入。其中,不少大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时遇到困难。例如,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许多寻求心理支持的大学生发帖。他们普遍适应了校园内较为宽松和自由的生活氛围。然而,面对工厂严格的作息和可能较为单一的工作环境,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所难免。

从长远视角来看,存在积极的观点。资深人士强调,制造业中的技术职位在长期发展中保持稳定且具有优势,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其价值愈发凸显。这一观点正逐步对众多即将步入职场的人群产生影响。

程序员逃离大厂,研究生博士生涌入工厂:2023年制造业热潮背后的真相  第2张

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体现的趋势

制造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呈现上升趋势。在上海交通大学2023届毕业生中,制造业成为第二大就业行业,占比达16.75%,仅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综合性院校中,这一比例更高,如吉林大学2024年有23.9%的毕业生选择制造业,上海大学2022年这一比例为27.67%,安徽大学2023年则为22.58%。数据反映出制造业对众多高校学生具有吸引力,且这一趋势正在持续增强。

制造业内部结构与就业机会

在制造业领域内部,各类制造行业的就业情况亦呈现出变动趋势。据相关论文分析,2004至2018年间,我国制造业在高级、中级、低级技能三个细分领域中,高、低、中高级技能行业的就业人数均呈现增长态势,而中低级技能行业则略有减少。这一现象表明,随着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智能化进程的推进,不同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均有机会在行业中获得就业机会。对于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普通程序员等群体而言,这无疑是一则积极的信号。在传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一位人事负责人表示,除了研发和现场工程师,还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

制造业人才结构的十年来变化

程序员逃离大厂,研究生博士生涌入工厂:2023年制造业热潮背后的真相  第3张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制造业的人才结构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13至2022年间,超过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例从14.6%上升至38.1%。澎湃新闻对556家A股上市的大型制造业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这十年间,技术或研发人员的比例持续增长,接近20%,而一线生产人员的比例则有所下降。同时,年轻人在制造业的分布也发生了转变。2010年,20至24岁的年轻人主要聚集在纺织服装和服饰行业,而到了2020年,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超过20%。

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制造业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人民日报报道,比亚迪已吸纳3.18万名应届生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此类数字化和新能源的制造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展望未来,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将涌现更多高端职位。例如,在芯片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对于博士生、研究生及具备能力的程序员而言,这提供了广阔的晋升机会。他们可在这些领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研发技能,进而促进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程序员逃离大厂,研究生博士生涌入工厂:2023年制造业热潮背后的真相  第4张

您是否认为,从大型互联网企业跳槽至制造业的工作变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普遍现象?若您对此持有观点,不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期待您的点赞和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