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船山区翰林名苑(南区)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活动。该区域成为我市首个“博爱家园”,交接和启用工作已圆满完成。在此过程中,船山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与业委会代表共同对物资进行了详尽的清点,这一场景格外引人关注。
物资交接用途广泛
12月18日,交接仪式当天,现场各类物资丰富多样。船山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翰林名苑(南区)业委会代表,对物资进行了细致的移交。物品包括拐杖、轮椅、担架等,居民只需简单登记便可使用。同时,还提供了培训与练习用的模拟人和AED训练机,旨在为居民和志愿者提供技能培训。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方便小区及附近居民,确保有需求者能迅速获得物资援助和培训资源。
该小区物资管理已制定后续计划。业委会代表保证,将依照既定标准执行管理。一旦需要,将迅速向居民供应必需品,保障其日常使用不受影响。此外,这些物资将充分体现红十字精神,最大化服务于居民生活。
博爱家园项目意义
“博爱家园”项目属于纯公益性质。它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致力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强化社区功能以及促进社区发展。在现今社会环境中,社区和谐与稳定对城市的全面发展极为关键。此类公益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社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为居民创造更多保障自身安全与健康的条件。
今年十月,船山区红十字会在遂宁主城区翰林名苑(南区)和圣平家园两个社区开启了“城市社区博爱家园”项目的建设。翰林名苑(南区)站点已率先完成建设并完成物资配置,已移交使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该小区的高度重视,并为其他社区的博爱家园建设树立了成功的范例。
博爱家园小屋功能
翰林名苑(南区)业委会办公室新设的“博爱家园小屋”特色鲜明。小屋内装备了AED、轮椅等紧急救援设备。AED在紧急救援中作用显著,特别是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它能够拯救生命。轮椅专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定制,满足了他们的出行需求。
在紧急状况下,例如突发疾病导致行动受限或遭遇意外事故需要紧急救治,小区及附近居民能够快速获取必要的物资和援助。这一措施显著提升了居民在紧急医疗情况下的自救和相互救助能力,同时显著提升了小区在安全防护方面的整体水平。
成为宣传与志愿者阵地
翰林名苑(南区)的博爱家园承担着特殊责任。这里将成为传播红十字精神的理想基地。家园将利用社区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并举办专门的宣传活动,向小区居民和外来访客普及红十字文化的核心价值。
本地区将致力于扩大志愿者队伍,吸引充满爱心与热情的居民加入。此举旨在小区内培育活跃的志愿服务文化,为志愿者提供参与物资管理、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的机会。一旦形成规模庞大且管理有序的志愿者团队,社区的总体形象将显著改善。
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计划
杨维,作为船山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已明确表示将采取主动措施。他计划依托“博爱家园”举办一系列培训。在这些培训中,AED使用技巧与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能将成为重点。回顾历史,众多悲剧的发生源于周边人员急救知识的不足,从而错失了关键的救援时间。
了解并掌握这些急救知识及技能,小区居民可以首先保障自身、家人及邻里的人身安全,并在危急关头及时伸出援手。同时,对于物业管理者和志愿者来说,接受此类培训是提升其职业水平和志愿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小区的未来展望
翰林名苑南区新添博爱家园,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小区内部凝聚力。居民将更加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社区环境也将变得更加和谐与安全。志愿者团队的不断壮大及文化精神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小区在城市中塑造出积极的示范效应。
该“博爱家园”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可能性如何?敬请点赞与分享,并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