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揭秘川西高氯废水处理站的绿色奇迹  第1张

当前,建筑行业对绿色低碳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施工项目不仅有助于拓展生产区域的功能,同时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价值不容忽视。

项目概况工作量大

该项目的施工范围广泛,涉及从整体架构到蒸发结晶区、循环冷却水系统等多个领域。具体而言,它包括地层水综合利用站基础设施的升级、燃气管道的改造,以及一、二期DCS和仪表的升级改造等。这些工程内容反映出项目规模的宏大。在特定城市区域实施此项目,项目部需细致规划并执行众多建设任务。工程完工后,其影响深远,将显著提高高氯废水处理能力,进而增强整个生产区域的生态效益。

这项工程改造规模宏大,实施起来并非易事。它要求各方紧密合作,对资源分配和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严格的标准。鉴于其综合性,此类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需要较长的建设时间。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为树立安全文明施工的标杆,项目实施了众多高效策略。踏入施工区域入口,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有序的公示牌,“七牌一图”、HSE公告栏及危险源警示牌等标识格外醒目。该施工地点坐落于城市郊区的宽敞地带。自2023年8月起,这些公示牌在此设立,旨在提醒施工人员时刻关注安全。

自2023年9月起,该标准化安全实操体验台已投入使用,为施工和管理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遇。该平台包括机械伤害和综合用电等多种体验项目。操作台配备了清晰的使用指南,使得学习操作变得简便易行。

应急措施周全

应急站设置在项目现场,设施完备。它坐落于施工场地核心区域,占地达五十平方米。自2023年10月起,该站配备了应急食品、医疗药品、劳动保护用品、工具和消防设备等物资。每周一,有专人负责对该站进行巡查、补给和更新。这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为施工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其他地区的类似工程案例中,普遍存在对应急站点功能重视不够或应急资源配备不到位的问题,而本项目则展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环保理念宣传

项目部高度重视环保观念的推广。2023年11月,他们制作并张贴了大量宣传展板和横幅。这些宣传材料遍布施工各区域,其内容着重凸显环保的重要性,不断提醒施工人员关注环保。相较于仅依赖培训传播环保理念,这种宣传方式更具深度和直接性。此举实质上是对绿色施工理念在思想层面的强化。

施工难度大

该工程为不停产改造,施工期间面临较大难度与风险。一、二期工程保持正常运行,而三期施工点分布较为分散,穿插于各生产厂房之间。全国范围内类似的不停产改造项目普遍存在此类挑战。据数据,在此区域施工的队伍超过十个,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各工序间存在交叉作业。

为解决施工的挑战,项目部自2023年12月起主动与业主及设计方沟通协作。各区域已设立围挡及警示带,确保封闭。同时,周边空地被用作施工人员与设备出入的偏门,并设有门岗,负责登记和检查。

打造绿色工地具体做法

项目部致力于打造绿色工地,采取了一系列细致措施。自2024年1月施工启动以来,项目部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并严格执行。严格遵循无土化施工规范,对挖掘出的土壤,均采用绿网进行覆盖,覆盖范围超过开挖区域的95%。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渣土等,被运送到业主指定的地点,并进行了分类存放。

噪声监测设备实时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白天的噪声水平通常保持在60分贝上下。夜间施工活动被严格禁止,以减少对邻近居民的干扰。垃圾桶的摆放得到规范化,垃圾清理工作也得到及时处理。施工现场设置了警示牌,提醒人员离开时清理材料,以保持现场清洁有序。

该项目在绿色低碳施工环境保护方面措施完备,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尚存疑问。我们期待读者在评论区积极交流观点,同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