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江西南昌,中国白酒申遗共创联盟高峰会与第八届国粉节同时拉开帷幕。活动亮点包括由中国相关协会指导,由李渡酒业主导成立的“中国白酒申遗共创联盟”的正式揭牌,以及众多白酒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就白酒申遗和文化传承展开深入讨论。
联盟成立意义重大
中国白酒申遗共创联盟的成立是此次活动的重大里程碑。该联盟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古窖遗址与文化遗产委员会进行指导,并由李渡酒业担任领导角色。据悉,该联盟旨在提升中国白酒申遗的知名度,并在白酒申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推动者角色。在中国,对白酒酿造技艺和古迹遗存的保护与传承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该联盟勇于承担白酒企业的责任,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所言,这一举措将为白酒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白酒申遗作为我国酒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手段,目前尚未达到全面成功的目标。该联盟拥有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为申遗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的标准,进而全面促进白酒申遗迈向新的阶段。
专家演讲深入解读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及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于活动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向公众展示了其独到的文化观点。在南昌的现场,他深入阐释了《文化的力量——激活文化遗产资源》的主题。当前,中国白酒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一成就凸显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及李渡酒,作为白酒文化的关键部分,它已收获众多荣誉。单霁翔以茶文化成功申遗的案例为鉴,表达了对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信念。他的演讲让在座者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白酒申遗的必要性。
单霁翔长期专注于文化遗产领域的深入研究。在演讲中,他提出文化遗产资源不应被闲置,而应得到有效利用。白酒申遗的宗旨并非仅仅为了赢得荣誉,更在于推动白酒文化的传承和进步,这与他一贯倡导的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理念相一致。
李渡酒业独特底蕴
李渡酒业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22年前,考古学家发现了元代的古窖池。最近,国宝级的李渡酒庄又发现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窑址。出土的瓷器体现了洪州窑的独特风格。其中,酒杯状的器具尤为引人注目。这一发现为李渡镇“唐宋元明清,古酿至今”的民间传说提供了实物依据。这些遗迹的存在,彰显了李渡酒业在白酒酿造历史中的关键地位,并成为其独特的标志。
李渡的发现对李渡酒业的发展极为关键,同时,对于白酒行业和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也具有极大的价值。这些发现为中国白酒酿造历史的追溯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并且为深入探索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渊源深厚悠长
纪连海教授在南昌峰会就白酒酿造的历史起源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提到了万年稻米遗址、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国、道教名山龙虎山以及唐代的洪州窑等地标,指出这些看似独立的元素,实则与白酒酿造和文化演进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引导观众穿越时空,他共同追溯了李渡酒的酿造流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白酒所承载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底蕴。
纪连海对历史源流的解析,增强了民众对白酒酿造文化的理解。白酒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紧密相扣,是在众多历史因素的交互作用与滋养下逐步形成的。
文化范式构建活化
汤向阳,李渡集团副总裁,强调李渡酒业将依托双遗址资源,构建“器、窑、窖、酒”融合的文化体系。在江西李渡,将利用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文化遗产,融合唐代洪州窑遗址的文化风格,推出陶瓷体验等创新项目。这一文化模式的设立,旨在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得到鲜活传承。
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不应局限于口头表述,李渡等企业的实际行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文化活化项目,消费者能够亲自感受白酒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白酒品牌的文化深度和行业竞争力。
白酒申遗任重道远
中国白酒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并且有许多活动在推动其申遗工作。尽管如此,这条申遗之路仍然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全球文化遗产竞争激烈且标准严格的环境下,白酒申遗遭遇了不少挑战。首先,必须全面保护众多相关遗址和遗迹。接着,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向国际社会展示白酒文化的独特之处。白酒企业及相关协会等各方是否能够紧密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期待大家的积极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您对本文内容感兴趣,请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