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生:资兴市农田修复完成,春耕无忧,村民信心满满再种水稻  第1张

近日,资兴市州门司镇塘家湾村的村民罗文英称,村里的农田已经恢复了。她表示明年还将继续种植水稻。这一情况是资兴市灾后重建成果的一个典型体现。众多受灾地区都在努力进行恢复工作,这也凸显出了背后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资兴受灾情况严重

“7·26 格美”台风带来暴雨,资兴市多个乡镇受灾情况严重。粮经作物、畜禽渔业以及基础设施设备均遭受巨大损失,经济损失达到 38.14 亿元。这些数字体现了当时灾情的严峻。这给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正常的生产秩序被彻底打乱。众多家庭面临生活物资短缺,农作物完全绝收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灾情形之下,重建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受灾的民众迫切地需要援助之手,以便让他们能够重新在心中树立起对生活的希望。这其中需要多方面共同作出努力,不只是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还需要有技术指导等多方面进行协调配合。像这样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在资兴市遭遇着不少的挑战。

纪委监委积极行动

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后,资兴市纪委监委积极承担牵头职责。他们组建了督查督办组并深入受灾现场。这些工作人员抵达一线以了解实际状况。他们在现场收集群众所面临的各类困难与问题。其目的在于及时察觉问题并予以解决。

纪委监委督促农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以开展技术指导。此举措对受灾后的农业恢复意义极为关键。他们的任务还包括引导重灾区改种补种。这样的监督为资兴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能确保工作公正有序地开展。

灾后重生:资兴市农田修复完成,春耕无忧,村民信心满满再种水稻  第2张

监督聚焦多方面

到目前为止,督查督办组的工作一直在持续且紧张地开展着。他们将目光聚焦在受灾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以及重建家园等民生实事上。其中,避险搬迁安置情况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群众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这与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息息相关。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也处于监督范围之内。这些款物对于受灾群众而言是救命钱,必须被合理且准确地使用。

他们关注的内容包括以工代赈项目是否规范合理。在干部工作作风方面,良好的工作作风有助于保证工作高效高质量地开展。他们在 6 个乡镇进行巡回督查,在此过程中已发现 42 个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相关问题并督促整改,这表明监督成果较为显著。

农业生产逐步恢复

在各方努力之下,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灾前的状态。资兴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他们统一采购了诸多种子,其中玉米种子有 2250 公斤,大豆种子为 4500 公斤,油菜种子达 15 万包等。借助这些种子,改种补种的农作物面积达到了 4.46 万亩。

在农田基础设施的恢复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46 个受灾严重村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累计恢复了 2355 亩。其中桥梁恢复了 123 座,机耕道路为 258.5 千米,疏浚渠道达 32 千米。这些恢复工作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农民的持续增收提供了可能。

塘家湾村的范例

塘家湾村的情况是,村里有 100 多亩农田,这些农田的沟渠纵横交错,田块整齐干净。台风影响过后,目前农田已基本完成损毁修复工作。补种的油菜等经济作物生长态势良好。村民罗文英对这样的状态感到满意。

这表明在自然灾害面前,若应对恰当,村民的生活生产能够迅速恢复稳定。这样的村庄给其他受灾地区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并且罗文英家打算继续种植水稻,这也能体现出村民对未来生产生活的信心。

灾后重建意义重大

资兴市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当地百姓意义重大。它既恢复了物质层面的内容,又重建了受灾群众对未来的信心。在灾后重建期间,监督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具备规范严格的监督,才能确保每一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那么读者们觉得在灾后重建的过程里,还有哪些举措能够更高效地推动受灾地区迅速恢复?期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域踊跃地表达自身的看法,并且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