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中国改革 2024 年度案例征集活动”公布了年度案例名单。在众多改革案例里,丽水表现突出并脱颖而出。这一事件具有值得关注的价值。丽水在公共服务改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为山区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丽水的地理现状
丽水处在浙西南山区。此地山地面积将近 90%,偏远山区的行政村占比达 73.3%。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以及乡小村多成为实际状况。这样的状况对公共服务的质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交通的不便捷导致公共服务资源难以迅速抵达偏远地区等。此外,在这样一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改革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性。
从实际情况去看,若要覆盖到大部分的山区群众,那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服务的连续性以及高效性都很难得以保证。
丽水的改革体系
去年起,丽水开始进行探索实践。丽水依据自身山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36”改革体系。该改革体系的目的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其中,“1”是探索构建以常住人口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资源高效配置模式,以便能更精准地依据人口分布来对资源进行调整。“3”是三条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的路径,分别针对公共服务不均衡、不可及以及不优质的状况。
不均衡问题在诸多山区呈现出明显的态势,通过有系统地对资源进行调配是可以得到改善的。“6”正在探索构建六个方面的一体化新架构,分别从各异的维度来保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人口集聚与统筹布局
在这方面,丽水大力推行“跨山统筹富民安居”三年行动。此行动促使农民进城安居。2024 年,搬迁的人数达到了 6580 人。同时,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也进行了积极的规划布局。今年,有 42 所学校完成了优化调整。这对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效率与质量起到了帮助作用。
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体系得以完善。同时,“1+X+N”县域医疗体系也在逐步建立。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入学保障得到提升,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在父母的常住地 100%入学。
偏远山区民生需求
丽水为满足偏远山区群众的需求而在便民主张方面做出了努力。丽水整合了 1394 辆各类流动便民共富车。其中有 51 辆“智慧流动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智慧流动医院”覆盖了 648 个未设医疗机构的行政村。它们出诊达 3 万车次。服务了 124 万人次。
山区的老年助餐点是服务的亮点之一,其助餐服务的人次达到了 416.27 万。城乡客货邮融合线路每年都能为山区群众提供服务,年均服务人次为 3000 万,切实把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公共服务资源新模式
丽水对多种公共服务资源集约利用进行了探索,开创了新模式。其中包括医教养联合体、托幼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康养联合体等。这些新模式促使资源朝着基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方向倾斜。
全市教共体办学共享学校的占比超过了 97%,这很好地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职业教育一体化长学制的招生比例达到了 47.8%,这体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成果。“就在浙丽、想创就创”共富服务社提供了 4.23 万人次的就业创业服务,给予了 14.16 亿元的融资支持,带动了近 3 万人实现就业创业。
丽水案例评选成功
此次在 2600 多个案例里,丽水的“推进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案例被选入全国 30 个市域改革典型案例当中。浙江省只有两个地市入选,这能够表明丽水改革具有独特性和先进性。这一案例给其他山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读到此处,会不禁思考,大家是否觉得这种山区公共服务改革模式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倘若你有相关想法,那就请点赞、分享,并且积极地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