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渔民海上突发中风,珠海市人民医院夜间空中极速救援成功  第1张

12月17日晚,万山群岛海域发生一渔民突发中风的紧急情况,患者意识不清。珠海市人民医院联合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于夜间迅速开展空中紧急救援,最终成功救治了患者。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救援团队的高效作业能力和公众对其的信任,其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

患者中风紧急救援需求

12月17日下午5点25分,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到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紧急电话。电话内容显示,万山群岛海域的某艘渔船上,一名渔民突发中风,陷入昏迷。事发地点的医疗资源不足。为了确保患者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必须立即将其转运至珠海市区的医院。空中救援被认为是救治患者生命的最佳选择。在如此紧急的时刻,每一分钟都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于是,一场快速的救援接力赛随即展开。

自预警信息被接收后,救援队伍必须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辽阔的海域中,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患者的渔船,并将患者安全转移至医疗机构,这一任务面临极大挑战,同时也对现代医疗救援体系提出了严格的考验。

医院快速响应准备

预警信息发布后,珠海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副院长杨海瑄亲自到现场进行指挥。到了17时35分,医院的后勤保卫部门对停机坪的夜间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发现,停机坪地面及周围环境、电梯、照明等设施均符合直升机降落的条件,为接收患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内,医院完成了这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了医院对紧急救援的高度重视以及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

医护人员行动迅速,截至17时40分,相关人员已迅速赶至北二区科研综合楼,并已做好充分准备。他们正耐心等待直升机将患者接来,宛如即将投身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每一个动作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安危。

海上与空中救援的进行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直升机在同一时间线启动,于17时40分展开救援行动。经过一段航程,18时30分,病患从渔船上被顺利转移至机上。紧接着,飞机迅速升空,直飞珠海市人民医院。在这片广阔海域中,该直升机象征着病患生命的延续,携带着生的希望,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

18时35分,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急救团队已抵达北二区的直升机停放区。他们目前正保持警觉,随时准备迎接患者的到来,并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医院接收患者救治

19时05分,珠海市人民医院成功接纳了患者,并利用绿色通道快速将其引介至急诊医学部接受救治。毛尚霖医师、吴本沛医师、聂琴护士等医护人员,以及医务部、应急办公室、后勤保障部等相关人员,齐心协力投入到紧张的治疗作业中。医护人员各尽其责,井然有序地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此次救治是对时间的较量,他们依靠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坚定的责任心,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一流程的快速与高效并非巧合,它体现了医院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的不懈努力,并且彰显了医院对病患生命安全的高度关注及强烈的责任感。

背后的救援体系建设

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管理的海岛医院,长期致力于为岛民及游客提供医疗服务。在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该医院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携手签署了《海上空中紧急救援医疗保障协议》。该协议为空中救援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今年七月,一艘从佛山出发的货轮船员受伤,珠海市人民医院立即开展了全面的救援工作。该医院建立了多层次的救援体系,确保了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执行了多起空中救援和应急演练任务。救援范围包括直升机转运、应急响应计划启动、远程医疗咨询和院内紧急救治等。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和实际救援操作,大幅提升了海上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医疗援助的机会。

未来救援计划展望

珠海市人民医院保证,未来将提升空中医疗转运能力。随着应急管理向现代化转型,该医院正努力为患者构筑空中救援的“生命桥梁”。医院始终将人民健康作为核心目标,坚守其初衷和使命,不断优化救援与服务质量。此举旨在更高效地维护民众健康,并准备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紧急医疗救援需求。

在这起医疗救助行动中,众多力量和支援汇聚一堂。您是否有过亲身感受或见证救援成功的动人情节?我们诚挚邀请您分享您的经历。此外,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以便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