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将落幕,您是否尚未踏入自然领域?无需忧虑,黑龙江省博物馆二楼正为您精心策划一场回归自然的探险之旅。一场令人期待的野生动物展览即将拉开序幕,其中诸多亮点亟待您一一发掘。
一 联合推出展览
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此次展览。这一合作极具重要性,双方博物馆汇聚资源,展示了各自珍贵的藏品。随着2024年的临近尾声,许多人因忙碌而未能充分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此次展览为公众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野生动物的平台。它并非寻常展览,自1998年省博自然基本陈列撤除以来,这还是首次以生物进化为序的展览。此举展现了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上的严谨态度和精心准备,旨在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观展体验。
展览内容丰富,包括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及兽类等众多动物种类。共计超过200件标本,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这些珍稀标本体现了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 种类丰富展品多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尊高达2.7米的生动大棕熊标本。该标本为省博的馆藏珍品,其姿态栩栩如生,仿佛在热情欢迎游客。在第一展厅内,左侧展出了多种无脊椎动物,诸如长砗磲、唐冠螺等,它们形态各异,生存习性独特。而右侧则是两栖爬行动物展区,其中不仅有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大鲵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与蟒蛇、玳瑁等一同展出,便于观众直观对比不同两栖爬行动物的特征。
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观众,均可在该展区获取丰富的生物知识。在此,观众可深入了解各类动物的栖息环境及其生活习性。
三 鸟类展区惊喜多
踏入鸟类展示区,犹如漫步于一个充满鸟鸣与花香的仙境。此处栖息着朱鹮,这一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主要在陕西地区繁衍,其稀有程度堪比“鸟类的国宝”。观众可观赏到各式鸟类的各异形态,它们的羽毛和体型均具有显著特色。人们得以近距离领略鸟类的绚丽与神奇。
该展区提供了众多有关鸟类保护知识的展示。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导致鸟类栖息地面临压力。此展览旨在提升公众对鸟类保护的认知,构成了一项具有教育价值且时效性强的活动途径。
四 哺乳动物受喜爱
展厅深处设为哺乳动物展示区,该区域深受儿童喜爱。此处展出了多种灵长类动物,如白颊长臂猿和蜂猴等,它们的标本姿态多样,栩栩如生。这些动物不仅外形可爱,却正遭遇生存挑战。观众可在此展区领略野生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智慧。
展示这些哺乳动物的同时,提醒了公众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动物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与保护。
五 观众评价超高
广西游客董凯对展品印象深刻,他赞叹这些模型栩栩如生,仿佛真实可触。在他眼中,观看这些模型如同鉴赏艺术。市民章女士觉得展览对青少年极为有益,寒假期间既能提供娱乐,又能传授知识,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并学习生态保护。这些正面反馈凸显了展览的成就,无论是娱乐性还是教育价值,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众对展览的认可不易达成,需在展品挑选与布展等多环节投入精力,此次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愉悦的观展感受。
六 馆长有话要说
黑龙江省博物馆负责人覃劲指出,此次展览巧妙融合了黑龙江地域特色,巧妙地将冰雪景观与野性景观相融合。这一特点与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的主题高度一致。此活动不仅限于一场展览,更是黑龙江省旅游文化推广的重要环节。观众在观赏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黑龙江大地的独特魅力。我国拥有超过66300种野生动物,其中脊椎动物超过8190种,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的14%以上。这些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财富。此次展览正是对这些宝贵财富的展示。
市民们,若您有意,不妨携子女参观该展览。该展览趣味盎然,寓意深远,诚邀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