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工信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备受关注。会上,原材料工业的优化升级方案成为焦点。方案中规定的多项标准和目标,以及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均属关键议题。人们普遍关心,该方案将如何对原材料工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原材料工业的地位
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基础角色。它犹如大厦的基石,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根基。在产业基础重构过程中,原材料工业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众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原材料工业的支持,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众多相关产业的兴衰。在我国产业布局中,原材料工业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原材料工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竞争力及巩固全球产业链地位至关重要。因此,原材料工业必须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不断进步。
各地对原材料工业抱有厚望,纷纷采取措施推动其发展。这一产业覆盖众多企业和就业者,尤其在工业强省,众多原材料企业集中,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这些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进步,构建了庞大的产业网络。
现有问题
我国原材料工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的现象并存,这如同一个桶,其容量由最短的木板决定,而高端领域的不足则制约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绿色转型面临巨大压力,若不能有效推进绿色转型,行业将面临重大挑战。此外,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在数字化时代,这一短板使得行业发展未能与时代同步。
据企业数据显现,低端产能过剩现象明显,使得产品价格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同时,在高端产品领域,众多企业依赖进口材料,如特种钢材等。环保方面,众多工厂受限于排污指标,面临减产或停产的潜在风险,转型所需的资金压力较大。此外,缺乏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应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不高,管理成本也随之上升。
《行动方案》目标
《行动方案》为我国原材料工业未来三年的标准化建设描绘了详尽的目标图景。至2027年,将设定并实施一系列具体的标准发布与执行目标。计划发布并执行超过100项新材料标准,200项数字化转型标准,以及100项绿色低碳标准。这些目标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此外,方案还将对现行标准体系进行行业细分评估,以促进标准体系的持续优化升级。重点领域包括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以及新材料。
众多目标准则对企业起到指引作用,例如新材料标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预计到2027年,这些准则将对行业发展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实施过程中,将采取分阶段、分类推进的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行业,将优先提升标准,以促进整个原材料工业标准水平的整体提升。
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长
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在持续扩大规模。据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行业总产值同比增幅超过10%,全年预计将超过8万亿元,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一增长速度令人瞩目,揭示了新材料产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其中,多种材料产量位居全球前列,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高端储能材料和超硬材料等。
资本正踊跃进入该领域,多地正筹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力促新材料企业形成规模效应。观察区域发展,在科技资源丰富且工业基础扎实的地区,其发展势头尤为强劲。众多企业正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大研发投入,旨在在迅猛发展的市场中抢占优势地位。
企业实力增强
我国新材料产业实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已超过两万家。企业群体构成了多元化的生态体系。此外,众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也得到了培育。这些企业聚焦于特定细分市场,并具备显著的技术特长。
部分企业已迈向国际市场,专注于新材料领域的公司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比如,在若干新材料核心技术的标准制定中,我国企业已开始积极参与。在研发投入、技术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企业较以往实现了显著提升。此外,企业亦在加强与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的协作,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创新能力提升
我国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有所提升。已构建30多个关键平台,涵盖生产应用验证、测试评价、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功能。今年已发布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及中试平台建设指导文件。众多企业受益于这些平台,总数超过17.2万家。平台提供的服务涵盖超过2000次关键材料应用验证及100万次测试评价服务。
得益于这些平台的推动,行业创新速度显著提高。众多中小企业得以通过这些平台缩短研发时间并减少成本。同时,高校与科研机构亦能借助这些平台加速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这一进程为原材料工业的持续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向广大读者提出疑问:在原材料工业的未来发展中,您认为哪些领域最为关键,亟需增加投资?欢迎各位发表观点,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