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海世纪出版园举办了一场对科普图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盛事——即“新发现·科普书单”第七期的终评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焦点,其意义对未来科普图书的发展至关重要。
终评会基本情况
12月13日,上海世纪出版园举办了“新发现·科普书单”第七期的终评活动。此次会议的任务极为关键。会议中,8位评委需从44本入围图书中选出不超过20本,组成最终的“新发现·科普书单”。他们需在众多作品中挑选出最具价值的书籍,这对评委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因为每本书都承载着其独特的价值。
本次终评活动极为严格规范,依照既定程序执行,并设定了明确的入选名额。这一做法确保了终评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当前优秀科普图书的实际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科学、科普、传播、出版等领域专家对科普图书的评价准则。
书单背景意义
“新发现·科普书单”非随意设立。该系列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及市科委科普处的指导下诞生,并且是国内首个科普图书推荐品牌。其目标清晰,旨在引导读者关注科学阅读。坚持“科学照亮未来”的价值观,致力于搜集全国优秀的科普读物。
该书单由“科学人文”、“科学生活”、“科学少年”三个子书单构成。这种分类基于不同群体的需求,具有针对性。其目标在于对出版界产生正面效应,尤其是激励出版社加大科普图书的出版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科普领域。
终评评委阵容
本次终评委员会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的副理事长苏青,曾任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和副馆长的她,以及图书出版领域的专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此外,还有资深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协的前副理事长卞毓麟等人。这些专家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几乎囊括了与科普图书相关的所有行业。
评委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并在各自专业领域享有声望。例如,苏青在科技教育领域耕耘已久。他们的共同参与对于维护榜单的权威性至关重要。各领域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确保评选出的图书能够全面满足公众对科普读物的高期待。
评委对书单意义看法
苏青对该书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它在出版界具有示范效应。如同小石投入水中引发大波涛,此举能够激励更多出版社推出优秀的科普读物。同时,它也有助于青少年迅速获取高品质的科普书籍。苏青将这种正面影响视为极具价值的行为。
刘兵表达了对这一观点的赞同。他认为,相较于国内的其它书单和奖项,“新发现·科普书单”具有其独特性,专注于科普读物。观察入选的书籍,多数品质优良,讨论的主题也颇具特色。这些书籍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具有积极影响。
书单的积极价值
出版社得以受到激励,加大科普图书的出版力度。权威书单的设立使得出版社认识到,优秀的科普出版物能够获得广泛认可。这一认识促使出版社增强了对科普内容创作与出版的投入热情。
青少年群体能够便捷地获取这份精选的阅读清单,其中书籍犹如大海捞针般珍贵。这为他们避免了在科普读物中盲目搜寻的困扰。此清单实际上成为青少年开启科学之门的捷径,使他们能更加轻松地航行在科学知识的广阔海域,满足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
书单发展期望
为了使“新发现·科普书单”在未来发挥更佳效果,需坚守公正公开的评选准则。同时,需与时俱进,更新科普书籍的评估标准。此外,提升与读者的互动,掌握公众对科普书籍的实际需求。同时,与更多致力于科普推广的组织携手合作,扩大其影响力至更广泛的受众。
读者朋友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即将发布的“新发现·科普书单”中,您最希望看到哪类科普读物?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发表宝贵意见。同时,若您认为本文有所助益,请不妨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