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报告中,苏州等七城被评为长江文化发展的典范,这一结果特别引人瞩目。这些城市在长江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排名靠前。具体而言,这些城市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
苏州文明探源工程新突破
苏州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级市,已取得显著成果。近期,考古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的研究正有序进行。该遗址是目前所知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崧泽文化遗址。在此,崧泽文化晚期的大型墓葬首次被揭示,出土了40余件器物,这一发现为环太湖流域时段的大型墓葬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首次发现的红烧土祭祀广场和祭祀坑揭示了当时文明发展的早期形态。
新发现的成果显著影响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进程。林留根教授,作为浙江大学的一员,强调东山村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多样,这种文化融合使其在文明形成与进步中占据独特位置。
苏州古代经贸的文化见证
苏州自远古时期起便得益于其依江傍海的优越地理位置,经济长期保持繁荣态势。以元代为证,太仓市因樊村泾遗址的发掘,成为我国对外陶瓷贸易的重要中转站。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贸易的兴旺,也证明了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核心作用。从经贸发展的角度来看,那时的苏州已充分利用其地理条件,成为对外交流的关键枢纽,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长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的经贸互动加强了区域文化和思想的交融,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苏州如同璀璨的宝石,沿长江流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和经济魅力。
苏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苏州市正以“江南文化”为发展核心,着力打造特色经济产业。石湖智库副理事长陈璇表示,苏州正借助其文化优势,打造融合长江文化的产业品牌。在“文化+”战略的引领下,苏州正通过文化推动经济增长,并借助产业推广文化走向国际。苏州正积极探索文化与各产业融合的新模式,如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化旅游,这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盛。
目前,众多城市在推动长江文化进步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一模式。该模式不仅细致地发掘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还巧妙融合了文化元素与经济活动,促进了双方的共同繁荣。
文化节传承长江文化
张家港市已连续举办了21届长江文化节。以本年度以“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为主题的苏州站诗会为例。诗人庞培期望通过文学作品展现长江的宏伟风光。此类文化节对长江文化在民间传播和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长江文化的核心内涵深入人心,推动公众积极投身于长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文化节让人们有机会以多种形式感受长江文化的魅力。诗歌及其他艺术形式,均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它们在加深人们对长江及其文化的热爱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
苏州文化交流平台众多
自本年度起,苏州举办了多场规模宏大的文化活动。活动包括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2024年度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及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这些活动搭建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化得以在此相互交融。
苏州举办相关活动,不断提升了其和长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一举措促进了长江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广泛传播。众多游客也因此被苏州所吸引,前来感受这座城市在长江文化滋养下的独特魅力。
标杆型城市的示范作用
指数报告指出,苏州、重庆、上海等七城在长江文化领域扮演关键角色。这些城市在推动文化进步中作用突出,特别是在文化遗产的维护、传承手段的创新以及文化发展的引领上展现出卓越表现。这一现象亦表明,这些城市在多个领域或许已取得显著成就。
陈璇强调,利用数字平台建立解说体系,对文旅项目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一趋势,其他城市应如何效仿并融入其中?文化传承的使命至关重要,其他城市在长江文化的发展上,能否从苏州等典范城市汲取到宝贵经验?欢迎发表您的观点、给予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