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目前展现的是一幅文明与和谐共融的景象。街道不仅明亮且干净,交通流畅无阻,市民举止文明,志愿者的红色身影随处可见。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县里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动,这些积极成效引人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移风易俗宣传手册大量印发
天等县将推广“五个统一”工作法作为工作核心。在20XX年,向乡镇和村屯发放了4.5万本移风易俗宣传资料。这种宣传方式广泛覆盖,直接影响到民众。在天等县的各个区域,居民均有机会获得手册,进而了解移风易俗的详细信息。同时,宣传手册的发放使得新的文明观念被更广泛的认知,为深入实施移风易俗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移风易俗的推广活动正在广泛进行。县级部门派遣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遍及各个村屯,向村民普及新的生活方式观念,促使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村规民约修订遏止陋习
各村落纷纷作出响应,集体智慧被用于更新村规民约。针对过分奢华的婚丧习俗和昂贵的彩礼等旧风俗,天等县实施了严格的政策。松山村成为自治区级别的移风易俗示范点,小山乡的胜马村等36个村庄晋升为县级示范点,另有6个屯子被选为示范。这些示范单位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众多村民受村规民约影响,转变了过往的奢侈婚嫁观念。以结婚彩礼为例,其金额正逐渐降低,家庭开始重视婚姻中的情感因素而非物质条件。
墓地整治专项行动开展
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采取主动措施,全力推进墓地整治专项活动。共发放了38150份倡议书,覆盖众多家庭。此外,通过入户宣传和动员,共有36886人次被动员,使民众认识到墓地整治的重要性。
签署承诺书共计7274份,部署宣传车辆出动343次。同时,对35处墓地刷白行为进行了劝阻和制止。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墓地管理的规范化,并推动了丧葬习俗向更加文明的方向演进。
文明典型选树激励民众
为促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紧扣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文明典型的评选活动。其中包括评选出15个“移风易俗”示范村、20户星级文明户以及10位优秀媳妇。
以“天等好人”评选活动为例,获选者可作为周围人的榜样。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本地区广泛流传,激励着更多民众效仿,共同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文明单位创建树立标杆
天等县正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福新镇等机构被推荐参评“全国文明村镇”。在村风村貌的改善上,岩造村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同时,龙岩社区注重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
若这些单位成功获选,它们将树立行业楷模,并在不同层面展现模范带头效应,从而推动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
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天等县利用139个实践基地,有效整合了三级志愿服务团队的力量。他们以传统节日为抓手,例如春节期间,开展了“春耕”助农活动。志愿者们深入农田,协助农民进行劳作,此类活动已举办超过300场。
此类志愿服务覆盖了众多群体,参与人数累计超过十万。它们不仅提供了物质援助,还涵盖了健康检查和法制教育等多元化服务,显著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天等县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关于这一点,各位读者朋友认为,自己的城市或地区在类似领域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天等县的经验?欢迎留言、发表观点、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