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山路充电站: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吸引无数游客驻足  第1张

近期,位于镇海区澥浦镇沿山路77号的咖啡馆负责人邵娟娟分享了一则鼓舞人心的经历。该地新设立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引发了显著变化,成为当前的一大瞩目焦点。

充电站的落成背景

沿山路地处自然景观秀丽的区域。邵娟娟因对河流、草地及山林情有独钟,投身于“村咖”实践。该地过去商业氛围不浓,周围主要是农舍。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露营基地等文化旅游项目陆续建成。然而,由于地处偏僻,电动汽车充电存在不便。邵娟娟等负责人提出需求后,与镇海区发改局杨琴达成共识,充电站建设随即被提上议程。

今年8月,该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在此之前,该区域充电设施不足。如今,沿山路的充电站成功弥补了这一空缺。

充电站对游客的吸引

自充电站启用后,旅游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周末,澥浦地区尤为繁华,即便是旅游淡季,沿山路同样熙熙攘攘。此外,充电站对游客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以往,游客在周边缺乏充电设施时,常感担忧。然而,如今情况已有所改变,游客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前来游玩。即便他们驾驶的是电动车,也不再需要担心电量问题。

例如,以往因充电不便而绕道而过的外地游客,如今可放心抵达,游玩之余还能为爱车补充电力。

充电站对周边居民的便利

游客与周边居民均受益匪浅,充电站尤为便利。仁爱中学教职工及附近小区居民常在此充电。例如,陈奶奶于今年9月购置电动汽车,恰逢充电站落成。该站停车场宽敞,充电桩众多,且设有适合她汽车的慢充桩,极大地方便了她的出行。

居民的日常出行中,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尤为关键。该充电站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慢充桩背后的深层逻辑

慢充桩虽然看似与快节奏生活对快充的需求相悖,但实则揭示了实际需求。宁波港耀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林杉指出,其公司部分站点中,慢充桩的使用率实际上超过了快充桩。这一现象主要因为大量充电需求集中在城乡结合区域。

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区域客户的实际需求,部署多种类型的充电桩是一种高明的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更精确地迎合当地居民的需求,确保资源得到合理且高效的运用。

镇海区公共充电桩的全面覆盖

今年十月,镇海区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该区域内,包括31个正式村庄(不包括即将拆迁的村庄)在内的所有村庄均实现了公共充电桩的全面覆盖,这一成就使镇海区成为全市首个达到此目标的地域。此举对于镇海区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若村民购买电动汽车,即便面临充电难题,亦不会因此停止使用。此外,电动车用户在镇区范围内出行,无需忧虑充电桩的缺失。

整个宁波的充电桩发展情况

截至11月,镇海区共增设了754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这一数字超过了既定目标的2.5倍。在宁波市的范围内,这一进展同样令人鼓舞。今年前11个月,全市共新增5374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2347个,这一成绩占年度既定目标的134.35%。

宁波的公用及专用充电桩与车辆的比例已达到0.81比1,这一比例超过了工信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1比1的目标。同时,核心区域的充电服务半径已缩减至0.37公里。这一进展对宁波的能源结构转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为城市新能源的应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您所在地区的电动汽车充电条件如何?欢迎各位参与评论交流。同时,我们也期待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