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北京举办了“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该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论坛上,诸多重要成果被公布,这些成果不仅凸显了我国农业在全球研究中的位置,还提供了大量关键数据和资讯。
论坛发布报告
2024年12月12日,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及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李新海揭晓了《2024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这一报告。北京作为东道主,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研的最新成就。众多嘉宾及行业专家亲临现场,一同目睹了报告发布的盛况。
该报告在农业研究领域占据关键位置,详尽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它对各国在该领域的贡献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帮助相关人员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中国整体领先
2024年全球农业研究热度榜单上,我国整体成绩优异,以80.43分成绩位列第一,领先优势明显。美国、英国和德国分列其后。在过去五年(2019至2023年),我国在全球农业研究领域的引领度占比从23.29%增长至32.89%,增长幅度较大。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农业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其在该领域的投入成果。
我国农业研究领域的领先论文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农业科研实力持续提升,且对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显著。同时,我国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的努力付出正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学科层面领先
我国农业领域成就斐然。在9个关键学科中,我国有6个学科表现优异,位居前列。我国在全球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且各学科发展均衡。与2018至2022年相比,2019至2023年的五年间,我国在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林业等六个学科的国家表现持续领先。
我国学科实力数据显示,作物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水产渔业等领域表现优异。同时,这些领域的优势学科数量持续增加。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众多科研团队和高校在其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持续努力。
机构表现突出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在我国科研领域内成绩斐然。中国科学院有9个学科位列全球前五,中国农业科学院有5个,而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各有2个。相较2018至2022年,本周期内表现优异的机构数量有所上升。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这些机构在多学科领域具备显著的竞争力,这一优势对于培养大量农业精英和推动前沿研究至关重要。众多科研成果源自这些机构,其成果的频出显著提高了中国在全球农业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经济政策学科进步
我国在农业农村经济与政策学科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排名从第八位攀升至第二位。这一显著提升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活力大幅增强。尽管整体排名较高,但表现突出的研究机构数量仍相对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优势研究机构的工作步伐。这一变化对我国相关研究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增强这些机构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已成为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关机构应增加对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领域的科研资金支持,以吸引更多杰出人才投身于相关研究领域。
部分前沿需加强
我国在众多研究领域的前沿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亦面临若干挑战。在全球76个研究热点中,我国参与其中51项,占比高达67.1%,这一比例充分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积极参与与领导地位。尽管如此,我国在其他研究热点的推进力度尚需提升。特别是在农业科研领域,我国必须持续进步,以推动整体发展。
科研人员需加大对新兴热门领域的资金支持,并展开细致研究,旨在揭示并攻克阻碍这些领域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国农业研究在国际领域中的影响力稳步增长。针对以下农业学科,我国未来可能需要加大资源投入。我们期望广大读者给予支持,主动分享,并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