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湖和蠡湖的水质有望整年维持在Ⅲ类水平,这一成就将使湖泊符合“良好”水质标准,成为历史性的突破。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的负责人对此抱有厚望。根据数据,1月至11月,太湖无锡水域的水质稳定在Ⅲ类,连续三个季度被评为“良好”湖泊。总磷浓度的降低等指标显示出太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
这一成就对太湖周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影响深远,众多人心所向,期盼太湖恢复往日活力。
入湖河流优Ⅱ比例提升
入湖主要河流的优质比例显著提高,同比增长了4条,从1月至11月的数据来看。这一变化显示出对入湖河流治理的成效显著。河流水质改善,有助于降低对太湖的污染负荷。
在治理过程中,针对入湖河流实施了多项专项措施。这些措施显著促进了水质的整体改善。具体到太湖,其水质提升的效果尤为明显。
蓝藻治理成效显著
今年上半年,蓝藻水华并未出现,这标志着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空白。在度过一个安全的夏季期间,太湖的蓝藻密度、平均覆盖面积以及最大覆盖面积均降至2007年以来同期的新低。具体来看,在藻类生长状况方面,安全度夏期间的平均藻密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显著下降。
太湖治理中,蓝藻问题始终是关键且复杂的挑战。该地区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一套高效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机制,这一体系在治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连续多年安全度夏
太湖连续两年未现异常水质,已成功安全度夏17载。这一成就彰显了治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显著成效。多年来的安全度夏得益于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
太湖周边生态保持稳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得以持续,不受突发水体灾害影响,同时亦确保了渔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稳步发展。
太湖治理背后的工作
长期坚持执行捞取、疏浚、水资源调配等防治措施,不断优化和加强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唯有将治理重心放在这些关键环节,方能确保治理成效的持久性。
已对关键区域芦苇丛进行约9.25万平方米的清理,沿岸紧急疏浚淤泥达10万立方米,同时,蓝藻与水草的打捞量亦十分显著。这些举措让太湖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未来太湖治理的计划
2025年标志着任务完成的分水岭。来年,无锡太湖的水质目标设定为稳定在Ⅲ类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确保治理工作的连续性,并不断探索新的治理策略。
目前正处于冬春“窗口期”的抢抓阶段,实施“夏病冬治”策略,并将“小流域”综合整治作为明年工作的关键策略。这些计划的实施效果如何?我们期待读者积极提出意见。同时,欢迎点赞并转发本文,以吸引更多人对太湖治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