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广东科学中心迎来了第13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以“巡检机器人”为主题,青少年们各显身手。来自全省的251支队伍,超过1000名师生齐聚一堂。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也彰显了巨大的科技潜力。科技与创意的激烈碰撞,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精彩对决。
大赛现场亮点多
创意机器人作品众多,令人赞叹。其中,巡检机器人种类繁多,如“海洋精灵救助号”和“太空垃圾巡检机器人”等。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制作的“宇宙外太空探索创意机器人”尤为突出,其设计巧妙,由多个灵活转动的模块组成,行走时能精准避开障碍,并拥有多项高科技功能。这些创新成果体现了广东青少年在科技领域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在比赛中,青少年们凭借智慧与创意脱颖而出,展现了青春在科技领域的无限潜力。
医药学生跨界参赛
陈世炜是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医药星辰队的成员。他主修医药专业,却对机器人技术充满热情。其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具备在狭窄空间灵活移动的能力,配备行空板和图像识别摄像头,并能与地面人员沟通以检测和采集样本。由于对机器人技术的热爱,陈世炜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他的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一现象反映出青少年对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而学校的支持则为他们的跨领域探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类跨学科参赛活动也彰显了不同知识领域在创新项目中的融合。
大赛创新之处
本次赛事引入了突破性的调整。智能编程助手的出现成为一大亮点。在大型模型驱动下,该助手深入整合到巡检机器人的编程流程中。这一变化显著降低了编程的复杂性。以往繁琐的编程工作现在变得更加简便,使得中小学生也能轻松地开始开发与调试机器人功能。此举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编程领域的吸引力,还激发了青少年对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自我发展的思考。这一创新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广泛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大赛热度高涨
数据显示赛事备受关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预赛吸引了众多参与,包括674所学校、2356支队伍和5725名师生。这一参与度远超以往,参赛队伍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各地市(区)高度重视,师生积极响应。经过选拔推荐,最终251支队伍和1000多名师生进入省赛线下比拼。如此庞大的参与规模,体现了广东对机器人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青少年对此类竞赛的极大热情,同时也展现了科技教育在广东持续发展的积极趋势。
大赛组织情况
广东省科技厅负责指导,广东科学中心与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共同承办了此次大赛。省级指导单位的多方协作,确保了赛事的权威性和公平性。他们为大赛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与资源支持,确保了如此规模的赛事得以顺畅进行。此举彰显了相关部门对青少年科技创意培养的重视,并为青少年在机器人开发领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
大赛意义深远
此次活动的价值不仅限于竞赛本身。参赛的年轻人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实践锻炼。他们的机器人制作技能得到提升,并接触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这些青少年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他们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将助力广东乃至全国科技进步。他们的表现还将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技奥秘的探索热情。读者们,你们认为这样的赛事将如何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投身科技领域?欢迎点赞、转发并留下你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