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导管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手术中运用了针刺麻醉技术。这一突破性成就代表了医学领域的重大进步,不仅为全球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患者国外发病回国求医
截至12月5日,一位居住海外的女性出现了胸部不适和头晕症状,但未得到及时重视。近期,她晕厥的频率上升,因此决定返回国内。这一举动反映出部分海外华人对国内医疗资源的信任。此外,这也凸显了病情的严重性,忽视了早期健康问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回国后,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国内医疗在特定领域的吸引力。
病情诊断与方案探讨
樊民主任在岳阳医院心内科接诊该患者时发现,患者心脏出现杂音,心超检查揭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及二叶瓣先天性畸形。这种病理状态意味着药物治疗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却不能根治瓣膜狭窄。这一发现揭示了病症的复杂性,表明单纯依赖药物难以达到根治效果。岳阳医院周嘉院长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全面评估,决定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并实施针刺麻醉,这一决策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展现了积极尝试的勇气。
团队协作与手术过程
周嘉教授在手术过程中担任了指导角色。手术首先进行了30分钟的针刺麻醉,随后樊民团队负责具体操作。在此期间,周嘉教授的团队及其他成员持续提供全面支持。手术全程仅耗时1小时,患者状况一直保持稳定。这一情况突显了团队间紧密协作的重要性。若各环节协作不畅,如此高效且成功的手术难以达成。另外,多个团队的参与也体现了此类高难度手术对多学科专业力量的综合依赖。
针刺麻醉独特价值
周嘉教授强调,针刺麻醉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研究显示,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疼痛和胸闷,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提升心脏功能。自二十多年前开始临床应用,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已证明其能够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副作用、减轻术后疼痛、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手术期间并发症,并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针刺麻醉在心脏手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手术优势对比传统手术
TAVI手术在心脏瓣膜疾病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该手术过程无需进行体外循环,且不涉及胸腔切开,出血量非常少。尤其适合那些由于外科手术存在禁忌或风险较高的患者。这些特性为病情复杂或特殊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治疗选择,扩大了治疗范围,并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稳定,持续接受针灸和康复训练,整体状况理想。这一情况既体现了手术的成功,同时也突出了术后持续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若术后忽略康复总结,手术效果可能会大幅下降。
医疗行业不断进步,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就针刺麻醉而言,其未来有望在哪些外科手术中得到推广使用?欢迎点赞、分享和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