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推动乡村治理与振兴过程中,普遍实施了合村并居政策。在安徽淮南凤台县,该政策实施情况尤为引人注目。此举旨在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优化资源分配,相关信息更新迅速,值得关注。

合村并居背景

凤台县境内,村落规模及人口分布呈现特定特征。县地处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部,占地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73万。该县下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以及213个行政村和37个社区。据人民网报道,这些村庄平均人口为2137人,其中4000人以下的村庄占比高达89.7%。由于村庄普遍规模较小、人口稀少,导致基层治理成本增加、公共服务水平受限、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这些问题显著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因此,推动合村并居工作的实施,正是基于这一深层次原因。

安徽凤台县合村并居:新村两委改选圆满完成,资源优化再升级  第1张

凤台县着手于2023年,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实地走访,并据此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报告,这一举措为合村并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工作专班成立

2024年伊始,凤台县在充分筹备的基础上,启动了实质性操作,组建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凤台县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专班”。此举显示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成立了八个专项工作组,旨在精确应对合村并居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潜在问题。确立明确目标是关键,规定调整合并后的村人口规模宜在4000人左右,社区人口宜在10000人左右。一系列发展原则得以确立,包括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推动改革与惠及民生、成熟一批调整一批。此外,根据这些原则,已制定出时间表,确保每一步推进均有明确步骤,依法依规执行。

首批工作成果

报道指出,凤台县在合村并居的初期阶段已取得显著成效。共计67个村居合并,最终形成了29个新的村居,体现了数量的缩减。这些新组建的村居并非简单拼凑,反而迅速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了质量上的飞跃。这一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和宝贵的经验。

这些新设立村居在管理层面将实现更加高效的行政运作,资源分配将更加科学,从理论上讲,乡村治理的费用将逐步实现有效管控。

村“两委”届中改选

目前,众多经过合村并居的村庄已成功完成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届中选举。以11月23日的凤台县大兴镇大兴大刘村为例,该村在新合并后举行了村民委员会的届中选举大会,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包括1名女主任、2名副主任及2名委员,从而顺利实现了合村并居村庄的“两委”届中改选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大兴镇并非唯一,凤台县钱庙乡的翟庙村与岭头村、古店乡的北王集村、刘集镇的幸福村以及朱马店镇的刘古城村等新合并的村庄,均已顺利完成村支“两委”的届中改选工作。此举无疑为这些合并后的村庄在管理治理方面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资源调配优化

合村并居的优势之一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大兴镇将大兴村与大刘村合并为大兴大刘村,便是这一策略的体现。在合并过程中,镇政府对人口规模、居住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规划,实现了村班子成员的精简,并促进了村镇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该资源的整合涵盖了人力及其他诸如土地等多方面资源。以两个村的土地管理为例,过去是分散的,而现在实现了集中规划。这一变化不仅涉及农业生产布局,还包括乡村旅游等产业的规划,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了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资源效用。

未来工作展望

凤台县的合村并居项目正按计划稳步进行,初步成效已显现。尽管如此,相关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预计到2026年,第二批项目将全面竣工。在后续实施阶段,必须坚持既定的发展方针,确保每项措施既合法又切实造福民众。

在此,我们向各位提问,关于凤台县即将进行的村庄合并工作,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期待各位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