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京津冀无障碍高品质福祉辅具暨医康养博览会盛大开幕,科技与公益共筑美好生活  第1张

昨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2024年京津冀无障碍高品质福祉辅具及医康养博览会隆重启幕。该活动对于特殊群体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同时,它也成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机遇。

国际残疾人日重要活动

在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这一特殊日子里,举办此次展会具有深远意义。这不仅是向国际残疾人日献上的特殊礼物,也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尊敬与关注。此举不仅体现了社会文明的提升,同时也向全球展示了我国致力于构建包容性社会的坚定承诺。2024年,在充满活力的天津举办此展,汇集了京津冀地区的优质资源,有利于更广泛地辐射周边地区,为更多残疾人提供福利。通过此类活动,旨在营造一个残疾人友好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成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里程碑

该展览对京津冀地区残疾人事业协同进步贡献巨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战略中,残疾人事业亦不容忽视。本次展览是该战略在残疾人领域的重要实践,进一步印证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三地合作有助于资源整合,包括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医疗康复服务的提供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历史数据,京津冀三地残疾人总数超百万,若能实现有效协同,每年每人可节省10%至20%的康复费用,显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本次展览作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关键行动,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社会各成员享有公平、便利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将直接从该法律中获益。通过展示辅助工具和无障碍设计,展会向公众展示了该法律的核心价值。在会展中心的展示活动,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度,比如激励建筑师根据展品优化无障碍建筑设计,从而推动更多公共场所满足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相关规定。

爱心企业与组织受表彰

在会议中,天津市委政法委、天津市民族宗教委、民建天津市委会以及五家天津市爱心企业荣获“爱心助残”奖牌。这些单位和企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显著。据悉,过去一年内,这些企业为京津冀地区残疾人创造了逾500个就业机会,捐款捐物总额超过3000万元。他们的善行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物质援助,还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了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残疾人事业。

公益助残论坛成果颇丰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京津冀三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了公益助残合作发展论坛。此次论坛聚焦了助残公益领域的最新理念和技术。通过经验交流,各地助残体系得以优化。比如,北京某地的经验在河北一地级市得到应用,三个月内该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接受率上升了15%。论坛为合作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京津冀地区助残资源的整合,并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多样产品与服务展示

本次展会以“汇聚公益与科技能量,共创共享高品质生活”为核心,划分了多个展区。在辅助器具专区,各类辅助设备丰富多样,包括智能导盲杖等便于盲人出行,以及电动轮椅等适合瘫痪人士使用,全面满足各类残疾人群体的需求。科技赋能专区则呈现了众多新兴科技在残疾人辅助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脑电波操控的电子假肢。科技馆通过展示尖端科技与贴心服务成果,显著提高了京津冀地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准。在本次展会中,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科技应用产品引人注目,成为科技助残的有力证明。此外,残疾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次京津冀举办的福祉辅具及医康养博览会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带来了众多利好,展现了生活品质改善的潜力。然而,目前特殊人群服务领域仍存在资金不足、部分区域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较低等问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思考如何进一步增进特殊人群的福祉。欢迎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