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融合传统精华与当代设计的文创产品广受欢迎。若将文创理念融入民族和睦共建领域,会产生何种影响?萧山区进行了有益尝试,并涌现出众多值得关注的创新成果和新兴动向。
民族文创IP诞生
2024年11月19日,萧山区举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活动期间,名为“榴兵仔”的IP角色首次公开露面,该角色象征着民族团结的进步。这一角色融合了萧山楼塔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志愿军形象等多种元素,经过精心设计制作而成。该IP角色的出现为民族团结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其设计团队持续推广,目前已成功推出了包括泥塑、剪纸在内的5种文创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有助于让更广泛的民众通过这些方式体验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民族文创的优势
设计者对“榴兵仔”的创意充满信心,认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辨识度相当显著。每个民族都蕴含着深厚的故事与文化底蕴,从中可以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这为推广工作带来了明显优势。比如,民族文创产品使得千年古镇成为更多人向往的目的地。古镇的历史与文化故事通过这种形式得到了新的展示,进而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使其更贴近生活、深入人心。
民族文艺作品的探索
少儿绍剧《楼曼文》备受瞩目。该剧巧妙保留了绍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并将楼曼文的英雄故事融入剧情。青少年们的出色表演促使红色基因在年轻群体中扎根。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书记应国文指出,此剧旨在让儿童从楼曼文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敢于担当的品质。此举是对民族文艺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深入探索,旨在为爱国主义教育添砖加瓦。
红色资源的整合
萧山,一片承载着丰富红色历史的土地,孕育了楼曼文、沈佩兰、俞国桥等革命志士的精神。这里是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今年九月,萧山区民宗局推出了杭州首条具有萧山特色的“石榴红”红色研学线路。该线路连接了南片8个镇街,如楼塔镇、河上镇等,将12家红色革命纪念馆,包括龙楼曼文故居等,整合成一条线路,实现了红色文化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
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今年8月,河上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桔红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举办的2024年第三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浙江馆)“杭州周”活动中展出。此活动通过味觉体验,加深了民众对跨区域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推动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实地互动的形式,成为民族团结与文化旅游融合的新尝试。此外,“石榴红”共富直播间也对民族地区的笋干、茶叶、传统糕点等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广泛宣传,今年线上销售额已超385万元。
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的展望
萧山在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之路的持续发展策略仍待深入。是否能够培育出更多类似“榴兵仔”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是否能够持续发掘红色资源,促进民族文艺作品的繁荣?这需要更多有远见之士的积极参与。不禁引发思考,针对萧山未来在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领域的方向,您有何见解?欢迎读者们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以汇聚更多优质想法,助力萧山区在民族团结等领域实现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