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决赛惊艳亮相,17支队伍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第1张

12月5日,长寿湖铁人广场热闹非凡,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决赛盛大开幕。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乡村文化的活力,更借助歌声将众多乡村的独特魅力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一大亮点。

大赛概况

12月5日,长寿湖镇铁人广场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乡村文化展示的中心。活动自半年前启动,以“村民自唱自歌”为主题,富有深意。经过片区赛的严格筛选,17支来自13个区县的村歌队伍成功晋级,聚集在决赛的舞台上。显而易见,这是一场筹备充分、竞争激烈的乡村文化盛宴。各地参赛者为此付出了辛勤努力,众多乡村积极备战,期望在舞台上展示各自的独特风采。

筹备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西南大学共同主办,长寿区委区政府联合承办。这表明赛事受到广泛重视与支持,其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尤为突出。

多样的表演形式

十七支队伍向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表演。云阳县毛坝村的村民通过说唱展示,突出了家乡柑橘的美味与口感,这种表演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柑橘的脆嫩易碎特点。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何家村的村民则运用苗族民歌,详尽地描绘了家乡稻米产业的独特吸引力,将传统歌谣与地方特色产业巧妙融合。这些富有创意的表演形式为村歌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比赛现场,甄桥村村民巧妙设计,以“爱情故事”为题,向观众呈现了返乡青年创业的热情。他们运用智慧,赋予村歌新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了乡村的生机与年轻人在家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等奖作品特色

在众多优秀作品中,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石梯村的村歌《开出万里振兴路》脱颖而出,荣获团体一等奖。这首歌曲源于石工号子这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随意创作。曾几何时,村民们依靠“打石制磨”谋生,击石而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景。歌曲巧妙地融入了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创新发展的高度融合。

渡舟村村歌《画里渡舟》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该曲歌词紧密联系村民生活,提到了薄脆饼、血豆腐等地方特产。这些村民熟悉的土产被巧妙地嵌入歌词。演唱时,许多村民因歌曲中提到的特产而感同身受,一致认为歌曲生动描绘了他们的日常。

有趣的奖品

本次赛事的奖励机制别具一格。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团队将赢得长寿湖出产的有机鱼类作为奖品,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地方特色,还与赛事举办地长寿湖的自然地理特点相映成趣。团体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获奖者将分别获得长寿柚和柑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这些奖品与当地农业产业紧密相连,散发着浓厚的乡土风味,同时也反映出赛事对本土农业特色的重视与推崇。

村歌创作成果

截至2023年底,我市在政府引导、村民自主探索及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大约100首集体创作的村歌。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巴渝地区在村歌创作领域的显著进步。这些村歌已逐渐融入我市农民的文化生活中。村民们通过村歌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歌颂了家乡的秀丽风光。此外,众多村民在参与创作和传唱的过程中,提升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赛事意义深远

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的举办产生了深远影响。该赛事为众多乡村提供了一个展示其独特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平台。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这种以村歌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与推广,不仅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兴盛,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以本次大赛为例,观众可能因喜爱某首村歌而前往相关地区游览,这些现象凸显了其积极的潜在效应。

针对这档呈现乡村风貌的音乐竞赛,您有何看法?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扩散,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