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频现游客受骗案例,游客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普陀山公安分局在打击诈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聘请网红助力反诈宣传
普陀山公安分局采取新策略加强反诈宣传。分局特邀全省文旅界流量担当的网红小帅担任形象大使。推出“小帅说反诈”系列直播与短剧,针对春节、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期,精心制作出行防骗提醒视频。内容贴近实际,深受游客好评。此举创新了网红参与官方防骗宣传的方式,对拓宽反诈信息传播渠道具有显著作用。
普陀山公安分局重视网红的传播力。游客在观看小帅节目时,能不经意间获取反诈信息。这种宣传模式颠覆了传统官方宣传的刻板印象。
多方协作覆盖景区
普陀山公安分局在反诈领域,主动寻求多方面合作。他们与通信企业、行业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并联合乡镇、街道、行业协会共同行动。此外,分局还推动民宿(网约房)和餐饮业主安装“反诈防骗”彩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了景区的全面覆盖。这一举措反映出普陀山公安分局并非独立作战,而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营造反诈氛围。
普陀山景区内设有多种经营业态,各经营点均成为反诈宣传的关键节点。这些经营业主积极参与,如同众多小喇叭,将反诈信息传递至每位游客耳中。
购票小程序的防骗提醒
旅游高峰期,针对“机票退改签”的诈骗案件明显增多。普陀山公安分局对此迅速采取行动。他们在普陀山景区的购票平台“普陀山一码通”小程序中加入了防骗预警提示。同时,每日收集民航数据,向游客发送防骗短信。这一措施旨在从源头对游客进行警示与教育,确保游客踏入景区便接受“反诈骗”的初步培训。
在游客购票的重要步骤中提供警示,此方法迅速且准确,有助于预防游客在踏入景区之前遭受电信诈骗,显著提升了游客的财产安全保障。
拍摄短剧增强意识
普陀山公安分局携手普陀山大酒店等机构共同制作了原创反诈短剧《无“机”可乘》。此形式新颖的反诈宣传颇受欢迎。该短剧运用现代艺术手法,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反诈意识,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短剧内容贴近游客旅行经历,使游客对诈骗手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进而提升了他们的防范意识。
该剧播出后,众多游客表示,他们开始意识到一些之前未曾留意的诈骗隐患。这一现象对提升游客整体的防骗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
升级基地扩大宣传
今年,普陀山公安分局对广场、学校、村社企警务室等场所的阵地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成功升级改造了9个反诈教育基地(工作站)。通过实施反诈沉浸式体验和宣防物料投放等措施,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得到了显著扩大。这些基地和工作站遍布不同区域,旨在服务更广泛的群体。
游客群体及当地居民均有机会在这些基地(工作站)参与反诈宣传活动,以此使反诈知识在地区各处得到广泛传播。
创新载体营造氛围
普陀山公安分局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他们创设了“反诈西瓜”、“反诈房卡”、“反诈咖啡”等多种形式。这些载体将反诈元素融入游客的饮食、住宿、出行和消费等各个环节。通过这种点面结合、层层递进的方法,在全域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反诈氛围。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反诈知识。
游客在酒店领取房卡时,会注意到反诈房卡上的警示信息;喝咖啡时,杯套上的提示映入眼帘;食用西瓜时,瓜皮上的标语亦能加深印象。这些场景反复出现,持续增强人们的记忆。
普陀山公安分局采取的多元化反诈策略,人们普遍对其在更多景区的推广前景表示关注。同时,文章呼吁读者给予点赞并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