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非洲媒体的二十余位记者踏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场旨在展现中国轨道客车魅力的活动就此拉开序幕。此次活动中,记者们对中车长客的先进技术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和惊喜,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外轨道交通领域交流的一段佳话。

非洲记者参观中车长客

12月4日,位于中国吉林的中车长客公司迎来热闹场面。20多位非洲媒体记者抵达。这家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率先走向国际的企业,自90年代起便拓展海外业务,足迹遍布各大洲。记者们怀着探求的心态,来到此地,旨在体验中国轨道交通的实力。踏入公司,仿佛踏入了一扇通向高科技领域的大门。

中车长客之所以成为外国记者们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其产品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中占据显著地位。此次非洲记者团的参观,无疑为加强中非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交流提供了绝佳契机。

列车动力引发好奇

在位于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的动车装配产线上,一位非洲籍媒体记者驻足观望。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询问列车引擎的位置及其驱动方式。得知列车采用电力驱动,依靠接触网供电,无需发动机,记者不禁发出“神奇了”的赞叹。这一小段经历揭示了外国记者对中国动车动力系统的认知局限,以及他们对此的惊喜之情。

揭秘中车长客:非洲媒体记者惊叹的电力驱动列车,舒适体验超乎想象  第1张

许多国外人士乘坐的列车可能采用传统动力。与此相对,中国的电力驱动列车在清洁和效率方面表现出色,无疑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模型列车体验

外国媒体记者随后亲自试乘了新近研发的模型列车。列车内部设计人性化的座椅和开阔的空间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些设计特点给记者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体验过程中,记者们流露出的惊喜表情同样显示出中车长客模型列车的强大吸引力。

模型列车尚未投入实际运营,然而它充分体现了未来列车的设计理念。其内部宽敞的空间有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而人性化的舒适座椅则为长途旅行中的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均体现了中车长客在研发上的精心成果。

科技元素受欢迎

在列车前方,中车长客高级工程师刘俊阳受到外国记者的热烈追捧。他们最想了解的是列车中的科技亮点。刘俊阳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他提到了智能行车,例如京张高铁的智能动车组能够以350公里的时速进行自动驾驶。其次,智能服务方面,列车上的电子屏幕能够智能地显示天气等众多信息。最后,智能运维方面,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安全和部件状态。

揭秘中车长客:非洲媒体记者惊叹的电力驱动列车,舒适体验超乎想象  第2张

智能化理念在列车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外国媒体记者的积极提问反映出他们对这一科技创新表现出浓厚兴趣。

外国记者高度评价

来自《国民报》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记者杰谢尔·安迪温迪·迪尔托表达出极大的热情,称对高速列车技术特别感兴趣,并认为制造出此类列车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的观点反映了众多记者的共同感受。在参观和体验中,他们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列车技术的精湛。

中车长客在国际轨道技术领域的地位可见一斑。中国的高速铁路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象征,而中车长客等企业在此领域的贡献不容小觑。

揭秘中车长客:非洲媒体记者惊叹的电力驱动列车,舒适体验超乎想象  第3张

活动组织背景

本次采风活动名为“看吉林·国际媒体文旅采风”,由吉林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吉林省外事办公室携手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共同主办。活动邀请了来自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蒙古国、南非等33个国家的以及国内的媒体记者,共计50余人。此次大规模的邀请旨在增进国际人士对吉林乃至中国相关产业的认知。

各位读者,您对我国的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输出有何期望?您是否期待中车长客能在更多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欢迎发表评论、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