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每年迎来大量红嘴鸥的迁徙,标志着“观鸥季”的正式开启。海埂大坝因其观鸥的盛名,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纷至沓来。然而,人潮涌动的背后,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这一状况亟需引起重视。
观鸥季到来
每年七月和八月,在大量海鸥尚未抵达昆明的时节,滇池草海生态警务室便着手准备相关活动。这些工作是迎接观鸥季到来的前提。观鸥季时,海埂大坝人潮涌动,市民与游客们陶醉于观赏红嘴鸥的迷人景象。他们在此目睹红嘴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与人群互动嬉戏的温馨画面。众多人群聚集于此,只为近距离领略红嘴鸥这一罕见美景。
观鸥的人群涉及不同年龄与地域。既有本地长者携孙辈一同体验这年度盛会,也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专程前来。红嘴鸥的迷人之处吸引了所有人。
警务室筹备工作
滇池草海生态警务室,苏警官所在单位,提前便开始关注观鸥季的相关事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他们细致筹划,成立了地面巡逻队伍和水上救援队伍。队伍成员通过日常持续训练,确保了良好的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筹备警务室的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多种潜在风险,包括游客密集可能引发的拥挤踩踏,以及游客在观赏鸥鸟时可能遭遇的溺水事故。这些预防性措施旨在确保市民和游客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观赏鸥鸟。
游客违规行为
在观鸥活动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记者在采访期间观察到,部分游客攀爬栏杆捕捉海鸥,此举违背了《昆明市关于文明观赏红嘴鸥的相关规定》。根据规定,海鸥属于受保护动物,严禁擅自捕捉,违反规定者将面临50至500元的罚款。
众多游客对此规定似乎缺乏了解,他们往往被海鸥的可爱外表所吸引,产生抚摸或拍照的冲动。一旦巡逻队员在警务室观察到此类违规举动,便会立即上前进行干预,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置。
生态警务室功能展示
滇池草海的生态警务室在观鸥季节扮演着关键角色。此警务室旨在应对草海区域的水上应急救援及治安防控等复杂局面。水上分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优先的原则。
海埂大坝北码头趸船上层设有生态警务室,并配备了水上应急救援警点。该警务室常驻3名民警和6名辅警,全天候值班。他们致力于探索和实践草海水域的生态警务模式,包括打击、巡逻、管理、联动和宣传等,同时在水岸实施一体化推进、治理和保护。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滇池草海生态警务的知名度,也使其成为该领域的金字招牌。
保障游客安全措施
为确保游客人身安全,除部署专业警力外,海埂大坝周边增设了安全警示牌。这些警示牌旨在提醒游客留意个人安全,避免采取冒险举动。同时,在人流密集区域,工作人员负责引导,力求减少游客大规模聚集可能引发的险情。
游客自身需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携幼同行的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鉴于观赏海鸥时的激动心情,人们可能容易忽视周围潜在的危险因素。
呼吁文明观鸥
昆明因红嘴鸥而增色,观鸥季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然而,这种和谐依赖于文明观鸥。市民与游客需遵循观鸥规范,避免对红嘴鸥造成伤害或扰乱秩序。为维护秩序,警方及工作人员已投入大量努力,游客亦应予以配合。
针对读者,提出一个疑问:在观赏海鸥或进行旅行过程中,你是否会主动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诚挚邀请各位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