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残疾人日即将到来,广东省博物馆于11月30日及12月3日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活动围绕“融合共享•文化无碍”主题展开,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打造无障碍文化交流空间。此举不仅促进了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入,也体现了文化包容性的提升。

2024国际残疾人日,粤博无障碍文化盛宴,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历史的温度  第1张

系列活动概览

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包括口述影像培训、文物讲解、表演观赏以及互动体验等。这些活动均在馆内举行,吸引了众多残障人士的参与。博物馆为视障、听障和肢体残疾人士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了活动,打破了传统观展模式的限制。这种精心策划反映了博物馆对残障群体需求的深刻理解,使他们能够平等地领略文化魅力。众多特殊观众在馆内得到了满足自身需求的文化服务,这标志着包容性社会的日益成熟。

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此类博物馆的做法是否能够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典范?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2024国际残疾人日,粤博无障碍文化盛宴,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历史的温度  第2张

文物导赏之旅

众多残疾人士踏入博物馆,参与文物导赏活动。他们游览了“潮州木雕艺术展览——漆木精华”、“亚美尼亚18至20世纪文化珍品展”以及“清代广钟精品展”等多个展览。这些展览富含深厚的文化意蕴。通过导赏,视障、听障和肢体残疾人士得以欣赏各地多样的历史艺术。这种导赏活动为他们带来了独特的感知体验,也展现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4国际残疾人日,粤博无障碍文化盛宴,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历史的温度  第3张

这些特殊群体在平日里鲜少有机会能如此近距离地体验展览文化。博物馆举办的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这一难得的机会。此举无疑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使得更多不同类型的观众得以接触和欣赏文化珍品。

独特表演展现风采

12月3日下午,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苏永成,一位视障钢琴演奏家,在钢琴艺术展示中展现了惊人的技艺。他凭借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琴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与此同时,共生不错舞团的残障舞者们亦展现了令人钦佩的才华。他们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用充满活力的表演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残障群体的坚强与乐观。

2024国际残疾人日,粤博无障碍文化盛宴,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历史的温度  第4张

这舞台不仅让残障人士得以展示其才华,更关键的是,它向公众传递了残障人士内心世界丰富、创造力不凡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减少社会上的偏见。

互动体验深入交流

互动体验环节在活动中颇具价值。观众通过这些环节得以更全面地洞察残障群体的生活与才能。无论是展示独特才艺还是分享日常生活,都有效缩短了残障与非残障人士间的距离。这种亲密的交流对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此举有助于扭转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固有观念。同时,它也推动了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我们是否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此类互动的机遇?

2024国际残疾人日,粤博无障碍文化盛宴,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历史的温度  第5张

多年的努力成果

广东省博物馆长期致力于打造无障碍文化交流空间,以拓展文化覆盖面至边缘区域。2024年,该馆恢复了针对视障和听障观众的教育项目,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活动模式。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促进残障人士更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并唤起公众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这种持续不懈的努力态度值得赞扬,并给其他文化机构树立了典范。此举说明,只要持续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并主动营造有利环境,就能为残障人士在文化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志愿者团队助力

广东省博物馆目前拥有42位口述影像讲解志愿者及4位专业手语讲解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今年,举办了15场“相手粤博——手语专场导赏”活动,惠及近300名听障人士;同时,线上手语讲解三期,观看次数累计达187,208次。此外,“听见粤博——口述影像文物导赏”活动共举办了14场,约280名视障人士从中受益。

他们的专业服务使得残障人士能够体验到文化盛宴。这样的志愿服务团队是否应在更多公共文化场所得到推广?欢迎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