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将举办一场演出。该演出是北京京剧院老旦演员侯宇的个人专场第四季。在这场演出中,李派老旦与袁派花脸将同台献艺,共同呈现《李逵探母》。该剧亮点众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侯宇将凭借此剧角逐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主角奖项。

侯宇过往成绩
侯宇在京剧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去年的央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老旦组中,她荣获了第一名,这一成就充分证明了她在京剧方面的深厚功底。那次比赛对她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使她被更广泛的京剧爱好者所认识。如今,她正致力于争夺白玉兰奖,以《李逵探母》为参赛剧目,显示出她对这部作品的极大信心,同时也体现了她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侯宇在京剧老旦领域耕耘多年。尽管年纪轻轻,她却在艺术征途上每一步都稳健前行。她持续积累表演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朝着京剧界的诸多荣誉稳步前进。
名师倾囊相授
侯宇在排演《李逵探母》时,受到了赵葆秀老师的悉心指导。赵葆秀老师在京剧老旦领域地位显赫,作为李派艺术的传承者,她对这部戏的内涵和精华有着深刻理解。她将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侯宇。不难想象,在侯宇的学习过程中,赵葆秀老师可能逐字逐句地解析剧中角色的情感,也可能逐一纠正侯宇的舞台动作。
赵葆秀与《李逵探母》有着深厚的渊源。该剧于50年代中期问世,由京剧艺术家袁世海与李金泉倾力编排。她首次接触该剧是在70年代末,虽仅通过电台广播,但这一特殊经历让她深陷其中,生动描绘了剧中人物重逢时的动人场景,从而点燃了她对这部剧的热爱,并引领她走上了终身追求的道路。
《李逵探母》的意义
《李逵探母》在京剧老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剧目被视为里程碑,首次建立了全新的表演体系与表演方法。这种表演方式特别强调唱、念、做、表四个方面同等重要。例如,剧中的李母角色与传统老旦角色不同,她是一个盲人,这一独特设计使得她与李逵的相遇成为全剧的高潮。在剧中,从念白、身段到眼神和手部动作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开创了表演的新领域。
李金泉先生在唱腔设计上堪称独步江湖,尤其在剧中扮演李母时,其表达思念之情的哭诉唱腔尤为出色。他明白传统老旦唱腔无法充分传达这种深沉的情感,因此,他勇敢地借鉴了京剧老生在哭灵牌中所用的反西皮二六唱法。这一创新的设计使得整个表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常使演员与观众感同身受,不禁泪流满面。
合作促成长
侯宇与杨赤的携手具有重大意义。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京剧花脸领域的知名人物,袁派技艺的传承者,其资历在侯宇之上,且已步入花甲之年。在表演“架子花脸”李逵时,他需消耗大量体力。此外,该剧中的老旦角色同样属于“架子老旦”,其唱、念、做、表等方面都十分丰富。这对搭档在舞台上能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侯宇与杨赤的合作成为其成长与提升的重要机会。在排练及合作中,她得以从杨赤那里汲取丰富的表演经验。此跨剧院合作模式对京剧各流派间的交流与融合起到显著推动,未来或可激发京剧界更多创作灵感。
演出挑战巨大
侯宇在此次演出中遭遇了诸多挑战。由于身高原因,扮演李母时,她需不断蜷缩身体、弯曲双腿、佝偻身姿。这不仅对她的身体耐力提出了考验,还要求她在保持人物造型美感的同时,精准传达角色情感。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状态中,她需呈现李母的形象,确保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
杨赤饰演的李逵在舞台上需承受巨大体力消耗,同时需精准展现李逵性格的复杂性。动作与表情均需细致入微。这对已逾花甲之年的他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他们能否克服这些由年龄带来的困难,为观众呈现一场无瑕的表演,尚待观察。
备受期待的演出
12月1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将上演备受瞩目的演出。此次演出不仅将经典剧目重新搬上舞台,还见证了两大流派的携手合作。侯宇有望凭借此剧角逐白玉兰奖,赵葆秀的传承指导亦不容忽视,杨赤的参与更是增添了亮点。这场演出是否会成为今年京剧界的难忘之作?门票是否已售罄?敬请关注京剧界的最新动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对这场演出或京剧发展的观点,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